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陈柯>> >> 正文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听课反思

发表日期:2018/9/28 17:01:47 作者:陈柯 有1240位读者读过

这学期的第一次培训来到了科学园小学,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数学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数学学习特点出发,关注每位孩子的学习状况,把教学与研究的视角转向儿童,结合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两节课中令我印象较深的是陈洁老师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本节课是在学生一年级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通过对日常生活中长方形、正方形的观察、操作和测量等活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为后续学习其他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1、巧妙设计环节,展现数学课的思维性

引入环节,陈老师让孩子们判断两条线段是否一样长?

>               <                  <              >

孩子们提出解决方案,可以用尺子量,可以比一比,比的时候有什么注意点。再有这样的引入环节下,孩子们在新知环节的小组活动开展的较为顺畅。
2过程性教学,凸显数学课的活动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活动,认识常见的简单的几何形体的特征。由此可见,对于三年级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直观感知非常重要。本节课陈老师始终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时间、素材,促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另一方面整节课从头至尾设置了多层次的活动: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活动中思考、活动中体验、活动中发展,实现了个人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每个人身体多种感官的互动手在动、脑在动、口在动。正是由于活动材料的充足,才调动了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身心的投人,使课堂有了生机,充满了活力。使学生在活动的课堂中逐步加深了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感悟出其特征,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3、多层次练习,提升数学课的理解
    本课中陈老师设计了针对性、层次性的课堂练习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同时还有效的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1)我会判:给出一些图形,判断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其中有一个动态图,一个挡板挡住了一个图形,只露出了一个直角,直角往后移动,露出两个直角(看似相应长方形),两个直角继续移动(看似是一个更长的长方形),两个直角继续移动,呈现完整图形,是一个梯形。哈子在这个动态图的过程中,一直在猜测、思考,是一道不错的练习题。

2)我会做:同桌合作,动手创造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步步深入,逐层提升,不仅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也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

3)拓展题:寻找生活总隐藏的长方形,利用保鲜膜,不断展开,有效的动态呈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借助生活原型,开发了学生数学思维,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