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 >> 正文

课后反思

发表日期:2018/10/24 22:51:15 作者:陈晶晶 有533位读者读过

在大海中永生课后反思

《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重点是通过邓小平一生的丰功伟绩,表现人民对伟人深深的爱戴、悲痛和怀念之情。但是现在的小学生对伟人大多是只闻其名,不知其事的,学生对于课文中人们的怀念和悲痛之情还难以理解。为了更好地使学生了解伟人的功绩,产生对伟人的爱戴之情,从而达到以情促读,以情促学的目的,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主要以“情”为主线,贯穿始终。具体过程如下:

一、精搜资料,突出“丰功伟绩”

教学此文,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重点围绕邓小平同志领导起义、实行改革开放以及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搜集资料及图片。通过丰富而直观的PPT,让学生初步了解邓小平爷爷对中国和人民作出的丰功伟绩,从而拉进学生与伟人的距离,以激发学生爱戴伟人的情感。这样,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伟人精神的兴趣,对文本内容的展开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以情朗读,加深印象

本文语言厚实,情感深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紧扣“情”字展开。在朗读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对伟人的爱戴之情,如收尾两段中的“衷心爱戴”,因为爱戴,所以不舍,因为爱戴,所以痛悼。接着展开,引导学生寻找课文中可以反映出人们不舍、痛悼之情的句子,如第一自然段中“低低地、缓缓地”,第二自然段的“呜咽”、“痛悼”等等。在此基础上,通过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再反复朗读、感悟。

经过本课教学和评课之后,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一、自己在课堂上讲解过多,对于抛出的问题没有做精心的设计,在学生答不上来的情况下,没有因势利导地去启发,去诱导,而是自问自答,导致学生主体性不够突出。如“低低地缓缓地”一词隐藏的不舍之情,如果耐心去引导,再配上适当的图片或音乐,我相信学生是可以慢慢体会出这种不舍之情的。教师在课堂中担任的是引导者的角色,真正的学习主体是学生。所以,在后期的课文讲解过程中,我会适当放手,不急于求成,用心提一些富有设计性的问题,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己陷入思考,悟出情感,以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二、自己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及时有效地回应。对于错误或不全面的回答,我可以先让其他学生回答补充,最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对于正确的回答,我应及时给与表扬,以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回答过程中,出口成章的学生,我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挖掘其爱阅读、爱积累等良好的习惯,鼓励他坚持,如此,也可潜移默化地带动全班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