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遗憾的艺术焕发活力
发表日期:2018/11/19 15:09:11 作者:杨晨 有617位读者读过
期待遗憾的艺术焕发活力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教学时我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补充资料、展开想象、音乐的渲染等多种手段,让学生走进文字中,步入画面中,品味,潜心体会文字背后的那份情,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场景描写的方式。
一、整体把握,以“情”贯穿。
在还没有进入课文之前,我以歌曲导入,学生一下子就能进入其中的情境,体会出依依惜别之情,于是我抓住“依依惜别”让学生找出在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使得“依依惜别”成为了整堂课的情感主线,后面的学习围绕“依依惜别”的场景如何描写展开,以“情”动人。
二、品读赏析,感受“情”。
1.体会赏景藏情。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在话别之前,两位诗人借着赏景,来掩藏内心的不舍之情。我引导体会“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藏”“有意不去触动”等体会,并通过我们生活中两人分别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去与诗人进行对比?通过思考、交流,学生认识到两人面对分离,都不想去说一些告别的话,害怕说了会更加伤心难过,都是含蓄的诗人,所以都把这份情藏在心底。再用感情朗读,来表现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
2.感受对话叙情。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在两人的对话中,饱含着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与不舍,以及孟浩然对李白的宽慰之情。教学时,我就紧抓两人的语言,来朗读感悟。比如学李白的话,让学生自己阅读,相机通过补充资料帮助学生感受孟浩然人品令人敬仰和为什么李白称孟浩然为兄长和老师,由此对深刻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并重点抓了六个“您”来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抓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永世不绝”,引导学生体会孟浩然对李白的宽慰以及两人的深厚友谊。然后,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感受两人之间的深情。
“每堂课都是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仍有以下不足:
教师的引导、对回答的追问要进一步完善。比如,在学习第2~3自然段时,学生指出通过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来写惜别之情。我没有进一步追问心理描写在何处,没有及时解决问题。对于出示的课外资料去体会情谊之深也没有加深理解,也许让引导学生去表达,效果会更好,这样对情感的理解会更深入。
教学设计不够灵活,准备不够扎实充分,课堂语言过于琐碎,不成体系。对于回答不到点子上的学生,我急于求成,往往答案脱口而出,失去了学生的发言机会。由于这是没有设计的片段,自己来不及应付,语言就太直白,没有设计感,听起来很杂很碎,没有诗意。
对细节的把握度不够。导入时的音乐放的太早与铃声混合在一起,影响了一开始的享受;在让学生做动作时,没有让班上其他人看见效果,如果能够让他上台表演,学生和听课老师都能看见,效果会更好。
学无止境,通过这次上课我更加意识到进步来自锲而不舍的坚持和尝试——修改——尝试的周而复始,我的语文教学之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