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沉默的数据》一课反思
发表日期:2018/11/15 21:58:25 作者:吴文静 有5277位读者读过
听“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沉默的数据》一课反思
这是我第二次现场聆听“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的课,去年的十一月份在南京市赤壁路小学实习时带我的陈老师给了我一张现代与经典的票,第一次目睹“数学王子”的风采,时隔一年,又有机会现场聆听,真是幸运。
我又翻了翻当时写的听课心得:
“今天终于听到了传说中“数学小王子”张齐华老师的课。特级教师就是特级教师,名不虚传,太有自己风格了……真心佩服。整节课似乎就是在谈论一个问题:A小区与B小区之间在哪里建超市利益最大化的问题。整节课基本上都是孩子在说,问题越说越复杂,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连网购、穷人富人等词都冒出来了,不得不感慨现在小孩子懂的真多!孩子们的想法是丰富多彩的,可以用奇思妙想、脑洞大开来形容,所以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但是老师也不能低估孩子们的智商。整节课完全和设计预设好的教案完全不同……但是齐华老师应变的特好,能顺着孩子来把这节课想表达的大数据、实验方式表达出来,所以教师课堂的角色更多的是倾听者、不断思考者和掌舵者。这节课张齐华老师主要想告诉孩子同时也是告诉我们大人的课堂学习是浪漫理想的,日常的数学教育太纯粹了,真实的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世界,数学要联系生活实际虽然已经谈了很多年,但是我们联系的都是假的生活,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就像这节课讨论的问题一样,是复杂、不确定的,需要调动学生所有的认知去综合思考。我个人觉得张齐华老师的这种思考是很对的,学校教育确实是理想化的,教师确实应该要尽力去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但是这肯定是很难做到的,一是因为课时和教学进度的限制,二评价考核时不是这个,三是这种能力本来就很难教,这算是一个人成长的经验积累才慢慢形成的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很难落实的。”
《沉默的数据》一课听完后,第一反应仍然是不由自主地赞叹惊叹“数学王子”的人格魅力与教学智慧并存,从此之后是我的一个“星”了。
随着学校的硬件设施多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上课喜欢用ppt,但是我发现我更欣赏那些利用原始教学手段,一只粉笔和一块黑板就能把课上的很精彩的老师,依赖于ppt的教师水平不会高到哪里去的。“数学王子”整节课依赖的是他的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没有华丽的ppt和板书,只要他一张嘴,不管是学生还是我们听课教师都会被他牢牢吸引,幽默、风趣、充满学生思维碰撞的数学味道!
还有一点很神奇的是不管“数学王子”面对的是什么水平的学生,他都能自然而然地使得学生变得自信、大胆、活泼起来。六年级的许多学生都开始进入青春期了,会变得腼腆害羞,举手不积极,举手的也是低低的举着,“数学王子”第一个问题抛出来后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和言语告诉龙都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手要自信得举高高,在他的课堂上,没有对错之分,只要能自圆其说被大家认同都能获得掌声,整节课由一个个问题往前往高处推进,学生在“被调侃”幽默轻松中真实发生了思维深度地思考。真是精彩绝伦,妙哉妙哉!
本节课是《沉默的数据》,在此之前没有听说过这个话题,原来“沉默的数据”在数学圈里又称为“死人不会说话”,出于好奇,在网上查了查这个话题:
“幸存者偏见”,就是“死人不会说话”,如果要说得更具体点,那就是:当你在分析某个事物的时候,可能会面对诸多的证据样本,但是大多数人通常只注意到显性的样本和证据,而忽略了隐性的样本和证据,从而得出错误的认知、错误的结论。
其出处是古罗马西赛罗讲过的一个故事,大意如下:有一群宗教信徒在某次沉船事故中幸存,他们就找人作画以此宣扬因为他们作了虔诚的祷告,所以才在沉船事故中幸存,某信徒拿了这幅画给一个无神论者看,这个无神论者直接反问“那些祈祷之后淹死的人,他们的画像在哪里?”那些祈祷之后依然淹死的人,他们已经死了,不可能再去告诉别人,他们的祈祷失灵了。
世界的关注点永远在那些偶然的成功者身上,却忽略了上万倍没被概率选中的失败者。幸存者偏差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如听信偏方、马航事故后许多人不敢坐飞机、媒体报道某个教师的不当行为全社会就认为整个教师群体都有问题……我们要知道车祸死个人太正常,如果不是有其他料,媒体不会报道;食品吃了没事太正常,媒体不会报道;桥正常使用也太正常,媒体也不会报道。
因此我们在考虑分析问题的时候不要忽略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在自己脑海中让“沉默的数据”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