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 >> 正文

学无止境

发表日期:2018/11/16 20:59:06 作者:陈晶晶 有526位读者读过

学无止境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基于儿童和课标”的阅读教学的培训活动,利用一上午的时间观摩了三位优秀教师的富有“文化”的语文课,切切地感点式学语文课堂的精髓和魅力,此行确实是受益匪浅。

百家湖小学很早就开展了支点式学习语文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引导教师组织有意思、有意义的课堂,带领学生真正地参与课堂,从而让他们乐学、会学。事实上,三位老师精彩展示的背后,是百小教师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以下就活动内容,简要地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几点收获。

一、重朗读,营造书声琅琅的课堂氛围。

三位老师的课堂都是很有“小语”味道的课堂,均采取了师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营造了书声琅琅的课堂氛围。尤其是五上《清平乐 村居这节课,邱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辅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文本中的意境,真正做到了以读促悟,以读促学,让学生喜欢上了朗读。置身于这样的课堂,聆听着如歌的古诗词,真是美哉!

二、嚼文字,品读文字背后的情感、文化。

见字如面,如果能读懂一段文字,就能走进一个人,便能了解他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历史文化。这里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五上《清平乐 村居这节课,邱中豪老师紧紧抓住“青青”、“醉”、“媚”、 “无赖”等字词,带领学生理解词语的语境义,细细地品味其中的情感,挖掘词中蕴含的生活情趣,再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感受到 “心醉”,最后再去体会作者对美好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这节课抓住了课文资源,在文字中渗透情感,再由情感回归文字,整个过程衔接自然,如行云流水。确实,只有细嚼文字,才能品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文化。

三、聚问题,创设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

这三节课都可分为准备性学习、针对性学习、延展性学习三大板块。准备性学习可以帮助教师明确学生的学习关注点,从而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不过,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还是针对性学习板块。我们的课堂不是师生间一问一答的课堂而是问题具有针对性的有效课堂教师要做的是清晰重点围绕重点设计核心问题,串连问题,让学生从阅题探究中学习知,发现趣味得到成长。这里比较典型的是四上《李村珍夜宿乐》这课。周紫璇老师在教学设计中针对“苦”,展开系列学的活动:首先是寻“苦”,让学生在体会到李时珍“苦”的地方做标记;其次是说“苦”,鼓励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汇报交流;最后是辩“苦”,在联系课内外资料的基础上,谈谈自己能不能吃得了这个“苦”。通过这样富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精简问题,让学生从问题解决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李时珍苦中作乐的美好品质。

四、分小组,形成合作交流的探究模式。

支点式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合作,敢于质疑,善于思考。教师若想在课堂中善于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合作,就必须做好一件事——明要求。要想让学生学得自由,前提一定是有序教师要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也可明确合作学习的分工,如此,自主学习才能高效有序进行。六上《给家乡孩子下信》就作出很好的诠释了。这节课,周畅老师在课前组织学生划分小组,课堂上有序地请各小组进行拆信、读信的合作探究,最终感悟出“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的哲理。如此,学生可以多感官参与合作学习,语文学习变得富有趣味性。这确实达到了“学习从个体走向协作,认知结构由碎片化走向系统化”的目标。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如何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我想,自主学习合作就是种有益尝试

五、准点评,利用评价引导学生感悟文本。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资源,通过有效点评,精准地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周畅老师在点评学生发言时,用了一句“是啊,巴金爷爷他手上握着的笔有千斤重,真是笔笔艰难啊”,引导学生感受巴金在患病期间提笔写文的艰难,体会他对家乡孩子的思念和爱。可以说,这个点评是十分精准的。又如,邱中豪老师在点评学生朗读“溪上青青草”时,说“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碧绿青翠的小草”,不仅巧妙解释了文本含义,也让学生产生对小草乃至田园风光的喜爱,这就是精准点评的魅力所在。

六、巧迁移,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学习力。

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知识迁移的训练,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学习本身就是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由课堂延伸到生活。周紫璇老师在《李村珍夜宿乐》中,以“破败的古寺”一段的格式为例,引导学生利用课后练习题中的词语,围绕“寂静”展开仿写。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总分结构的训练。邱中豪老师在讲解完清平乐 村居后,联系到词人生平和词创作的背景,让学生课下去读金戈铁马辛弃疾,深度感受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谓是用心良苦。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以学生,以儿童为关注重心,坚持以支点式学习为导向,努力寻找一个个关键点,让语文学习变得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