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收获
发表日期:2018/11/30 19:36:28 作者:陈晶晶 有529位读者读过
听课收获
今天,我有幸听了喻老师的一节课《天火之谜》。整节课讲得生动精彩,十分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我也从中收获了许多课堂教学经验。
首先,喻老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提前调查好学生在本课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不会的、不理解的字词以及疑问,并进行有效整理归纳,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讲解,这点是非常好的。关注学生,关注学情,以学定教的思想在喻老师的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在今后备课过程中,也该关注学情,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其次,整堂课内容十分饱满,重难点突出。喻老师利用40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学习了两种复述文章的方法:一是抓住“雷暴”、“富兰克林-实验”、“避雷针”,“突然”、“一道闪电”、“一声炸雷”、“大雨倾盆”两组关键词句,串联复述;一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这节课最精彩的就是关于“风筝”的描述环节了。喻老师课上给孩子们展示了风筝教具,并引导学生发现富兰克林的风筝和普通风筝的区别,再通过自上而下地复述风筝的不同,感受和体会富兰克林善于钻研、一丝不苟的品质。这样,既分析了人物形象,又让学生熟悉了文本内容,真是一举两得。这两种方法都是潜移默化于课文的讲解过程中,丝毫没有生硬之感。我想,这精彩课堂呈现的背后,教师一定是花了不少心思备课。可见,备课仍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再次,在学生朗读指导方面,喻老师做得也很好。她乐于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放声朗读,体会文字的情感。这节课,喻老师两次创设雷暴场景,通过音频、视频,使学生感受雷暴的可怕以及实验时天气的恶劣,再引导学生朗读,从而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不畏艰险的精神;又通过实验过程中抓住雷电的细节描写,让学生在读麻绳纤维“怒发冲冠”的状态时,再次体会富兰克林敢于实验、不惧死亡的精神。至此,学生已从现有的文本中感悟出人物品质的可贵。我想,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我也可以这样深挖文本内容,提炼有效信息,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入文本,再通过朗读的外化形式,让学生真真正正地感悟文字背后的情感。
最后,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教师整节课的点评语都十分精准、生动、幽默。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困惑于如何针对学生的发言给与有效点评,听了这节课,我有了一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