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结对记录1.doc
发表日期:2018/9/17 18:22:32 作者:陈光耀 有2365位读者读过
师徒结对活动记录1
为促进师徒结对的工作开展,第三周,我们检查了沈小芳、宋冬玲、杨雯雯、薛培、史亚丽五位教师的师徒结对工作,周静等五位指导教师指导了徒弟们上了人生第一节公开课,下面是师傅们对徒弟的课堂评价。
沈小芳:
周静老师对沈晓芳老师教学《天地人》的上课评价
新人教版一年级的第一课《天地人》,本节课以6个生字的识记为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识记生字的方法。虽然本课只有六个字,但是想要把课上得生动有趣,能让孩子更好的识记,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古文字进行教学,“天”的象形字一出现,就让学生有了更直观的印象,便于学生的记忆和加强。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沈老师运用练习看图连一连,做到教学内容的及时巩固和加强。作为新教师,沈老师已经很不错了。
但沈老师从课本中的字体导入,对于刚刚上小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这一点是非常难的,基本上学生是不明白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要去了解学情,学生的学习能力,考虑到低年级的学情,针对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另外,一些问题的提问要巧设,不可太专业化术语去问,多多运用儿童话语言进行教学,比如问学生如何组词,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完全不懂,但是你可以改变问题的提问形式,问一些生活中有哪些和天有关的,这样让孩子更好的去想一想:蓝天、白天等,从而达到预设效果。其次,识字主要以识为主,所以一定要多让孩子读读,让孩子认读的环节可以多种形式出现,如小组读,个人读、开火车读、指名读等都可以。教学目标中提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种喜欢和愿望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去激发和培养。在上课时可以利用生字卡片,更好的让孩子去识记,同时可以创设时识字的一些环境,利用游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将情境带入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最后老师要注意课堂的纪律。如果课堂纪律太乱太吵,是否可以适当的停下来,做一些整顿。
宋冬玲:
陶秀花老师评宋冬玲的课
教学优点:教态自然大方,表情丰富,将小组评价与纪律组织相结合。
教学不足:
1、课件过于简单化,只是将书本知识呈现了一下,不能吸引小朋友的兴趣。
2、教师的语言很琐碎,没有针对性与目的性。
3、教学设计不够用心,虽然内容简单,但是上得不能简单,应该事先多找一些读书的图片,让学生鉴别好坏,这样比单纯的一遍又一遍强调怎样读书要好得多。
4、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准确,比如“讲故事、听故事”出现的四个小朋友,每人头上戴了一个头饰,很明显是扮演的西游记人物在讲西游记的故事,教师对此只字未提,却让学生给小朋友起名字。
5、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强,学生一点儿规矩没有。
杨雯雯:
李悦老师评杨雯雯的课《每逢佳节倍思亲》
杨雯雯老师执教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总体来说是成功的。她给这节课制定的教学目标是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然后从调动感情,导入课题;情景同现,读文悟情;读读想想,体验节日快乐;回归古诗,品悟诗情;拓展延伸、总结全文几个方面逐节展开。整节课教学过程思路较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基本做到了把握重点,突出难点。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节课有几处亮点。一是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知,由“思乡”切入,然后齐背《静夜思》,再过度到“每逢佳节倍思亲”,注意解题的示范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题和思想感情。二是注重字词句的拓展训练。有近义词替换训练、扩句训练、朗读指导训练等,将语文基础知识较好地和课文有效衔接。三是注重古诗的理解,用文章中的语句来帮助学生理解每句诗的含义,深入浅出,容易被学生接受。这些亮点对于一个刚走上讲台的新老师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从中也看出杨老师的基本功较为扎实,背后也付出了不少努力。
当然一节课下来也并不是十全十美,在此,我有几个小建议想提给杨老师。第一,公开课教学最好能声情并茂,杨老师的课件精美,如果能在适当的时候配些音乐会更好。第二,杨老师在课堂上提到了“反衬”“虚实结合”,这些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着实有些难了,平时的课堂可以慢慢渗透,公开课最好不要讲太多,以免浪费时间,学生还听得云里雾里。第三,板书只写了一个课题,最好能设计一下,简单概括一些关键内容,如果能再美观一些就更好了。
薛培:
认真准备、专注讲解,也有些紧张
——视导新教师薛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掠影
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谢强龙
2018年9月5日,上午第二节课,我和陈主任视导了新教师薛培的一节数学课,这是一节新授课,题目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薛老师用口诀和孩子们一起复习正方体的展开图
瞧,这专注听课的眼神,真迷人!
陈主任凝神关注薛老师的课堂风采
学生汇报发现,老师提炼板书,配合默契!
一节课听下来,我的主要感受有三方面:
1,复习阶段做的扎实,特别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用口诀记忆,生动有趣;
2,新知探究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动手做题,在薛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语言示意和教具引导下,探索出了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有两种方法,长×宽×2+长×高×2+宽×高×2或(长×宽+长×高+宽×高)×2然后正方体就放手让孩子合情推理,得到棱长×棱长×6或者棱长2×6;
3,个人建议:如果探索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后,立刻就来个相应的练习题后,再探索正方体表面积,接着再来一道练习题。这样操作,学生或许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要比生硬的背诵记忆,来的印象更加深刻;老师尽量不要笑场,有什么话,讲完讲清楚就行,有些情不自禁的用教具遮住嘴,声音就越来越低,听不清了;PPT上动图不宜过多、过大,有一张课件中动图遮盖了公式的下半部分;课堂练习量还要增加一些,让数学课的厚度增加一些。
史亚丽:
《小小科学家》听后感
许玉姗
《小小科学家》是学生关于科学课的启蒙,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科学家,了解科学家做的事情:观察、实验、记录、发现,并且知道我们小学生也是可以像科学家一样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的,我们小学生是一名小小科学家。
史亚丽老师对于低年级课堂的掌控很好,课堂氛围特别好,通过语言的描述把学生带入了科学的课堂,学生听得很认真,相信慢慢的会让学生对于科学课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但是,在课堂的开始,出示科学家图片的时候,四张图片可以一张一张的出示,否则图片过多会分散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图片先于文字出现,这样可以先让学生猜猜这些科学家在干什么,通过学生的猜测再讲解,学生的兴趣会更加的浓厚。
本节课中有滚小球的实验,教师的处理很好,先让学生猜测结果再去做实验验证,但是当学生猜测结束后,教师可以追问原因,听听学生的意见,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思考。滚小学实验是整个科学课实验的开端,老师可以先讲述实验的规矩以及方法,告诉学生只有好好听讲才会有实验的机会,这样会增加学生的认真度。滚小球的实验我们分两节课,第一节课教师演示,并教会做记录,等第二节课的时候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感受科学课的魅力。由于教师场地的限制,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可以用PPT中的动画来展示,这样全部的学生都能看清楚,否则会造成部分学生在认真听课,大部分学生在自己玩自己的,最终造成课堂的混乱。
虽然是一年级的课,但是我们的板书也不能缺少,我们在写板书的时候再增加图片,帮助一年级学生理解。
最后一点建议,在课堂上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延长,真正的让学生思考起来,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