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 >> 正文

培训反思

发表日期:2018/12/31 20:50:17 作者:陈晶晶 有518位读者读过

今天十分有幸来到将军山小学聆听了五位校长的语文展示课,并听取了两位特教的精彩点评,真是不虚此行。五位教师的基本功都特别扎实,他们以课标为导向,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课堂上讲得声情并茂,带领学生学习了五节高品质的语文课。现在我想重点谈谈自己听了两节《黄鹤楼送别》的反思与收获。

本篇课文在文体上,属于“文包诗”,杨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也提到“文包诗”的内涵,即文是诗的诠释,诗是文的浓缩。杨老师在讲解生词时,综合运用图片、故事、文化常识等多种方法,既丰富了学生心里的词典,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他们热爱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例如,在讲解“飞檐凌空”时,辅助以古代房屋建筑图片,让学生理解飞檐就是向上翘起的屋檐,再拓展古代建筑的相关知识,这样既直观又令学生印象深刻;在讲解“饯行”时,先是普及了我国的酒文化,并潜移默化地带学生积累了3句与酒相关的古诗词——“把酒问青天”、“酒逢知己千杯少”、“白日放歌须纵酒”,再回归文本,引导学生思考李白敬孟浩然的这杯酒中深藏的内涵,可谓是水到渠成;在讲解李白为何如此尊敬孟浩然时,先是以故事设置情境,再辅助以资料,从而让学生感悟李白这个“铁粉”形象。这些是我在备课时没有关注到的。陈老师的这节课上得也特别精彩,他的语言富有感染力,教学设计独特,循循善诱,总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在讲解“脍炙人口”时,运用字理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词语的同时,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另外,陈老师在课堂上点到了“意象”,如“杨柳”(折柳赠别,离别不舍)、“沙鸥”(寄托了孤独无依之情),让学生了解到不只有语言动作可以抒情,景物意象也是可以含情的,这就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古诗词,这里的课外延伸特别有语文味,听起来特别舒服。这两节展示课,让我学到了《黄鹤楼送别》不同的呈现方式,为我今后的教学打开了新思路。

每次培训,都令我有所感悟,有所进步,我不禁感叹“学不可以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