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教育(教学)案例基本道理及例说

发表日期:2019/4/11 8:34:10 作者:周晓 有1215位读者读过

 

第二讲:教育(教学)案例基本道理及例说

 

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赵 泳 翔

 

一、案例和教育案例【概念与理解】

 

00 1.  关于【 案 例 】的 === 概 念 理 解

 

案例,英文 case又被译为

 

个案、实例、个例、事例 ,

 

=== 已有的、 可作 典型事例 的 案 件 。

 

最早出现于律师与医生行业。最初起用“案例”一词,是医学界对医案及个别病例的统称。案例,有【个例、实例、个案】等几种提法。具体讲,就是对病情诊断、处理方法的记录,以便有据可查。

 

 

 

=== 根据案例,我们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挖掘发现,从中寻找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成份;

 

这是应用性学科最快捷、准确的研究手段及方法之一。【案例法】===

 

 

002.  关于【 教 育 案 例 】===

 

案例,在20世纪40年代后运用至教育领域,教育案例是由案例发展、演变而来。

 

引入教育领域的案例,概念的内涵具体是什么呢?

 

● 研究者认为,教育案例,是一种描写性研究文本,

 

通常以叙事的形式呈现,

 

是含有问题 疑难情境 在内的

 

==== 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

 

 

 

 

 

 

曾有人这样描述:

 

好的教育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精彩的点评,

 

--------------    叙述有趣   +  思考入胜。

 

好的教育案例  ===  生动的故事   精彩的点评

 

目前,在心理学、管理学,

教育学及 医学、法学 等的学科中,

案例分析早已成为最行之有效的研究工具。

 

二、教育案例 的【界定】

 

1. 是对一定 教育情境 下,发生的 教育事件 的一种 记录

2. 是对某个 蕴含着教育哲理 的 事件

发生过程的 详细叙述理性思考 的一种  叙事性报告

3. 是对具有 问题性、典型性、故事性  

=== 教育教学实例 ,进行的  理论分析

4. 是教育教学情境的 故事,加  ? 分析或点评。

 

 

三、教育案例的【三个性】

 

5.  “问题性” ---- 是说案例需要解决问题;

      6.  “典型性” ---- 是说案例具有普遍意义;

7.  “故事性” ----- 是说案例必须生动可读;

 

 

四、教育案例的【三个视角】

三个视角: 工作 ;例子 ;道理;

08. 教育教学【紧扣工作】 ,是说案例表现学校 中心工作

   09. 实例 【紧扣例子】 ,是说案例一定要有实实在在的例子

==== 表现为教育、教学的过程或者片断

10.  理论分析 【紧扣道理】 ,指要求对典型实例从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哲学等教育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点出其中的 道理 ,从而给读者以启示 【指导性、启迪性】

 

 

 

 

 

 

五、教育案例的【分类】

1. 研究内容

     1 -1.  德育案例(反映德育工作)== 班级与学生

1-2.  教学案例(反映教学工作)== 课堂与师生

1- 3.  教育管理案例(反映教育管理工作)==管理与方法

2. 展示主题 

2-1. 主题式案例(主题引领下案例的展示)

2- 2.  意外式案例(案例展示中提出主题)

3. 表现形式

3-1. 综合式案例(相对完整的过程的展示与分析)

3-2. 片断式案例(教育教学片断的展示与分析)

 

 

 

 

 

六、教育案例的【结构】

§.1 教育案例 ----结构类型

 

        1-1、先叙后议的案例

        1-2、先议后叙的案例

        1- 3、边叙边议的案例

         【尤其,先叙后议的案例为多数

 

§. 2 教育案例 --- 结构要素

案例要素:背景、故事、评析(一种说法)

案例要素:背景、实例、思考(我们的说法)

 

§. 3 教育案例的---结构要素解说

1.【背景】◆ 为实例的叙述进行必要的铺垫

   2.【实例】◆  应该有 起因、经过、结果

   3.【思考】 ◆  是对 实例 进行 理性分析

我们的说法 实例,是 思考 的基础

思考, 实例 的升华

 

七、教育案例的【 写作要点】

7 -  0001. 选 择  -------- 巧选、精选 【实例】

 实例, 可以是完整的【教育教学的过程】

也可以是过程中的 【一个意义片断】

 

实例需要具有 故事性 故事生动,可读性

  实例需要具有 问题性 真问题的解决,实用性;

  实例需要具有 典型性 普遍意义,代表性;

 

7-- 0002.  分析  ====  简明、扼要  ====

实例 往往停留在经验层面,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

而案例必须上升到 理论层面 ,必须解释 为什么

 

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角度,可以解释实例之“所以然”,

也可以分析实例 表现出的原理、道理

=== 使得实例,可以借鉴和复制 ……

 

 

7-0003. 布局  ------精心、细心【谋篇布局 ===

 

3-1  关注细节描述 …

案例往往叙述的是一个实例的片断,

矛盾冲突的表现,需要细节加以突出。

 3-2  关注 理性分析

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角度的思考与认识,

务必基于典型实例,不可随意穿靴戴帽贴标签

 

3-3  关注  构思和框架 …

注意: 构思的精巧

精巧的构思,能让案例生动有趣,增强吸引力。

 

八、优秀教育案例的【特征】

1短小精悍

   好的教育案例,忌臃肿虚浮。案例的主要读者是教育工作者,而不是理论工作者;因此又长又空的案例,一般教师往往一下子难以读完,也就难以理解,也难以产生兴趣。

 

2生动有趣

  好的教育案例,忌枯燥乏味。生动有趣主要取决于实例的选择和叙述;实例生动典型,叙述生动形象,整个案例就会引人入胜。

 

3富有启发

   好的教育案例,忌平淡无奇。案例的生命在于富有启发意义。实例生动也只是好玩,甚至让人感动;但是,案例不是文艺作品,案例需要启迪教育工作者。

 

【简要附谈】 ◆◆◆ 教学案例 ===

  

壹、 教学案例 ===  的概念 ……

     ○  运用 语言形式 描述的、

     ○  特定的 教学情景 中的、

     ○  特定的 教学故事  或  教学事件

 

贰 、教学案例 === 的功用 ……

实践中的教学案例,将我们重新带入课堂 …..

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与分析,以及在群体中的共同讨论,

1. 促使教师进入特定的教学情景和教学过程,

2. 建立真实的教学感受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3. 从而更有效的培养教师的实际教学和管理能力,

4. 并极大地丰富教师的教学背景知识,提升教育机智

 

 

叁 、为什么要写  教学案例 ?

 

§ 为什么要写教学案例  A

      1. 教学案例: 探究教学问题的源泉

      2. 教学案例: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

      3. 教学案例: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 为什么要写教学案例  B

4.  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

       5.  深刻认识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6.  反思、提升教学工作水平的有效路径

       7.  分享经验、加强沟通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九、教 育【 教 学】案 例 ------ 例 谈

(一)例谈壹: 巧克力的味道

巧克力的味道

南京市天景山中学   吴祝新

【实例】新学期,走进九(1)班教室,面对四十六双求知的眼睛,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我满怀信心。渐渐地,我熟悉了班上每一个同学。

和往常一样,我也发现了班上存在的后进生。他,叫吴小祥,高高的个子,戴着眼镜,坐在班上最后一排。上课时他神情恍惚,情绪低沉,整天闷闷不乐,学习劲头明显不足。课后我翻阅了他的《成长的足迹》,了解他的一些基本情况。他八年级最后一次语文考试成绩是三十七分,“基础差,学不进去了。睁只眼,闭只眼吧,反正上课他也不捣乱。后进生,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我心里这样想到。但“百花齐放才是春”,职业的道德和不允许我这样做。一位哲人曾说:“人生虽然漫长,可紧要处却只有几步”。

上课时,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我就喊他回答。因为他姓吴,我也姓吴,我就开玩笑地说:“我们都姓吴,是一家人,你可不能给我丢脸哟!”通过这句话,我想与他拉近距离。只要回答对,我都给予充分肯定,给他信心。一开始,他回答的声音很小,逐渐地,他的声音越来越大。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也有优点。他的字写得整齐、规范,不论作业的多少,虽然速度有点慢。第一次月考,他考了四十三分。我翻看了他的试卷,作文得了三十七分,这个作文分数在班上还算可以,语文课代表王丽作文也得了三十七分。评讲到试卷作文时,我意味深长的说了这样一段话:“吴小祥和王丽同学作文都得了三十七分,王丽的字如果和吴小祥一样好,她的作文就能得四十分左右。为什么呢?因为作文分里书写很重要。”讲完这段话,班上同学全部面带微笑地回头去看吴小祥。我发现他本来是趴着的,忽然他坐直了,而且很直,眼睛有光,脸上露出了难得的自信。慢慢地,吴小祥开始变化了。他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做笔记,课后能主动找我背诵、默写诗歌等。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他居然考了八十七分,超过班级均分。我大大的表扬了他一番。课后,我走到他的身边,小声地问他:“你是班上进步最快的一个同学,老师准备送一个小礼物给你,你喜欢什么?”他低声地说:“随便,只要是老师送的就行。”我思考再三,买了一块德芙巧克力悄悄塞给他。他在期中考试心得体会里这样写道:“这次语文考试是我有生以来考得最好的一次,老师送给我的巧克力,我回家以后一个人慢慢地品尝了,觉得巧克力的味道就像我的成绩一样:先苦后甜。我理解了老师送我这个礼物的含义……”看到这,我真的很感动。巧克力那浓浓的味道仿佛在我的心头也弥散开来。

思考 当你与后进生接触很多,感情较深时,你会发现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优势,或是体育,或是美术,或是音乐,等等。此时我们班主任不光要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而且要学会欣赏他们的每个闪光点,并不断地给他们以表扬和鼓励。平时夸一句你真行”“好样的,或一个鼓励的眼神,这在老师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对于那些一直受冷落的后进生,也许就是一次心灵的震撼。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班主任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可以敞开师生的心扉,可以促进知识的传授,可以编织绿色的希望。

 

 

 

点评: 受当代教育评价的影响,衡量一个学生优秀的标准似乎就是考试成绩,就是僵化、冰冷的分数,其他一切都被遮蔽了。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能发展优势,所谓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并不是我们过去所理解的差学生,只是因为我们的甄别式评价出了问题。吴祝新老师班上这名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是比不过别的学生,吴老师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他没有将其作为一名所谓的差生而忽视他,更没有因此而放弃这名学生,而是努力通过自己的教育,帮助这名学生找到自信,进而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就这名学生自身而言,他进步了,他发展了,虽然和学习好的学生相比他仍然有着不少的差距。实际上,吴老师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块巧克力,而是给了他一个新的人生发展平台,使他获得了一个人、一个学生应该获得的爱与尊重。即使他将来考不上大学,但是,他会永远记住吴老师送给他的这块巧克力,这份甜蜜会伴随着他的一世一生,他也会因此成为一个健全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公民。我想,这块“巧克力”蕴含着教育的真谛,更体现了吴老师对教育的深刻认识,需要我们所有从事教育的人慢慢品味。 ( 江苏省教科院,张晓东 )

 

(二)例谈贰:踢毽子带来的效应

 

踢毽子 带来的 效应

 

江宁区横溪小学   刘莉丽  钟骏峰

 

【故事】2005年下半年,出于多方面考虑,学校实行了班主任坐班制,要求班主任下课时间要待在班上,以维持学生课间生活的安全、健康、有序。

于是,下课铃一响,我们做班主任的便来到热闹的班上。看到孩子们活跃的身影,我也不想干坐或干站在一旁了,加之正值寒冬,干坐或干站在一旁也令我冷的不自在。干脆,和孩子们一道活动活动吧!基于地理原因(班级在楼上,只能在走廊上活动),我选择了和他们一起踢毽子。

 

我算得上是一个踢毽子的高手,而我任教的是二年级,二年级的孩子一般是八九岁,动作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都不太强,踢毽子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难事,好多孩子都不会踢,会踢的几个女生最多的也只能一次踢上个两三个。但听说老师要和他们比赛踢毽子,他们还是兴奋的不得了,个个跃跃欲试。呵,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于是,我就让他们七八个人踢的合起来和我比,孩子们一听,兴趣又陡升。

就这样,几乎每个课间,在走廊上都能看到我和孩子们比赛踢毽子的身影。虽然,每次他们那么多人踢的合起来都超不过我,但,他们还是乐此不疲。一到下课,看到我来了,便笑容满面,主动迎上来邀请我和他们继续来踢毽子比赛。看到他们那较劲样,我笑的很开怀。他们知道追了,知道比了,而且敢于和他们的老师比。当然,我也并没有故意少踢一些输给他们。因为,他们现在兴趣正浓,很有信心,我不必有怕打击他们自信心积极性的顾虑。何况,踢毽子本身只是一种游戏,一种轻松愉快的游戏。相反,我现在是他们的目标,他们的目标就是赶上他们的老师,甚至超过他们的老师。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件多么光彩又值得自豪的事啊!

日子一长,孩子们踢毽子的水平提高了,由原来最多只能踢两三个进步到最多能踢到五六个了。他们的这进步当然在我的预料之中。哈哈!看到自己的进步,孩子们开心的不得了,我更是在一旁窃喜。课后,我还从一些父母那得知,他们的孩子在家也经常练习踢毽子,有时还要父母和他们比赛踢。看,踢毽子有了效应,他们知道通过课余时间加油练习来追赶他们的目标。虽然,孩子们想的不可能达到我想的这种高度,但,这无形中已成了他们无意识的自觉行动了。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男生也渐渐加入到和我比赛踢毽子的行列中来了,在当年学校举行的踢毽子比赛中,我班的参赛选手也以优异的成绩捧回了年级组第一的奖状。

寒假过去了,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对于和他们比赛踢毽子一事,我已有些淡忘。可开学后,孩子们一见到我,又满脸自信地来找我比赛踢毽子了,那种热情丝毫不减当初。我欣然答应了,说实话,当时我心里还真有一点不以为然,毕竟,他们都曾是我的“手下败将”嘛!谁知,我轻“敌”了。孩子们的表现着实让我大吃一惊,他们踢的很卖力,很多孩子踢的熟套多了,姿势优美多了,踢的个数也上升了不少,踢的棒的一次能踢到二十个左右了,几个男生也能一次踢个八九个了。有几次他们踢的都超过我了,我不得不加油,不然,丑啊!他们的表现让我既吃惊又感动,还有很多佩服。这些孩子真的太可爱了!

【思考】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踢毽子比赛产生了这么多效应。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踢毽子比赛,老师没有传授书本知识,但,我相信这一活动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些启示,比如:只有刻苦努力、坚持到底才能追赶到自己的目标;老师不仅教我们知识,还是我们的好玩伴……事后,我反思得出如下认识:

1、    适合孩子兴趣的教育方法真的永远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2、    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这不正适了当前所倡导的快乐学习吗?

3、    和孩子们一起活动也能增加老师的人格魅力,让孩子喜欢上了你,也喜欢上了你上的课,孩子们会把你这门功课学的更精彩!

 

【点评】 “毽子”踢出亲和力

 

寥寥千余字的短文描述了刘莉丽老师和学生打成一片、极具亲和力的丰满形象。

学校推行班主任坐班制,要求班主任下课时间要待在班上,可能会引来部分老师的埋怨和牢骚,而刘莉丽老师则以此为契机加入到学生的踢毽子活动中,通过和学生一起踢毽子走进了学生的世界,成为学生中的“平等首席”,成为学生成长中的引路人。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一起踢毽子,只有具备亲和力的老师才能轻松自然的做到这一点。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和力是教师必备一种基本素质,是师生和谐关系形成的关键要素,是师生感情交流的润滑油。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教师发自肺腑地爱学生,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关爱学生,与学生玩在一起,也才能于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毅力,激发学生对真理的追求。

刘莉丽老师和学生一起踢毽子,不仅让自己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而且于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个人以为,“踢毽子”活动之所以带来这么大的效应,正是因为“毽子”踢出了亲和力。(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亚平)

 

(三)例谈:从“七元钱!”开始的教育

 

从“七元钱!”开始的教育

 

南京市百家湖小学    张 勇

实 例

刚接任班主任工作不久,有学生向我反映:班上的张甲(以下学生,均为化名),曾伙同几位平日里被老师称作好学生的同学,一起去逛县城,打游戏机。听罢之后,心中很是吃惊,在我们小时候可是绝无此胆量的。

走进教室,发现班上只有班长殷乙一人,正忙着写作业,便坐下和他聊了起来:

师:殷乙,最近班上是不是有人经常打游戏机?

殷:嗯!

师:你也打了吧?

殷:嗯……(师想:在我意料之中,因为在此之间也了解了些情况。)

师:你知道学校规定学生不允许进入游戏机室吗?

殷:知道!

师:那你为什么还去?

殷:有人先请我的,我也要回请人家!

(我愣住了,小小年纪的孩子竟然也知道请客。)

师:花了多少钱?

殷:不多!

师(猜测):伍元?

殷:才七元钱!

“不多,才七元钱!”我愕然了,在他心里,这七元钱意味着什么?

从他那平静的眼神,轻松地作答中,我明白了!看来,我要从这开始一次不寻常的教育。

再来看一段我和张甲家长的谈话吧!

师:你们平时给孩子零花钱吗?

家:给!一般都是五元、十元的给吧!

师:可是最近班上有人反映:他身上经常揣着一百元面值的钞票!

家:这一百元多元钱是他老家的奶奶给的。

师:为什么没收回去?不担心他会瞎用吗?

家:我们全家只希望他能认真学习,要什么给什么!我们对他说,这钱是奶奶给你的,你们自己拿着吧!以后万一要买学习用品什么的。

师:孩子的学习固然重要,思想品德同样也非常重要呀!学习的同时也应学会做人呀?你知道吗?张甲经常请同学吃零食,打游戏机。

家:这孩子真是的?我们家一直以来,变着花样,给他吃最好的,一心一意,让他好好学习,怎么会这样……,他经常在我们面前说,班上的黄丙怎么有钱,经常请同学吃零食,班上同学都选他当班干部,作“三好学生”。

谈到这时,我的心震颤了!原本纯洁的孩子竟然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下,在大众媒介传播的消极影响下,和同学们生活攀比,请客送礼,小恩小惠。我简直难以想象这些畸形消费已将学生引入一种何等的怪圈。

几次中肯的谈话,越发使我意识到,这次的教育一定要深入下去。我及早准备,精心布置,和同学们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讨论:

师:见过父母工作场面的同学请举手!请愿意说一说?

(只有极个别人举手)

李丁:我的爸爸妈妈在工厂打工,那里的环境又脏又乱,工作时间也很长,有时要到半夜。爸爸和老板理论,却被下岗。妈妈每天回来时,我都睡着了。她为了让我休息好,悄悄地洗漱,从不把我吵醒。

李丁哭得很伤心。我也感动的哭了,庆幸的是,李丁能感觉到父母在他身上倾注的心血。

冯三:我的爸爸妈妈都下岗了,爸爸到处给别人做小工,年龄比较大了,每天很累。妈妈摆地摊,天天一大早就出去了,我每天早晨睁开眼睛时就看不到她了。

学生们呜呜地哭着,我也任眼泪流下,多么懂事的孩子呀!朴实的语言中,饱含着孩子内心深处对父母多么深的爱呀!

师:父母给过零花钱的同学举手?当你们父母给你零花钱时,他们舍得吗?(几乎全部的学生举手了!)

田五:每当我伸手要零花钱时,他们都满足我。记得去年我家买房子时,借了很多钱,爸爸妈妈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我零花钱。我真是太不应该了!(哭着坐下去)

师:是呀!父母对儿女们的爱是多少伟大呀!可是当你们在小摊边乱花钱的时候,你们可曾想过,家里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你们家每月的收入多少?支出多少?结余又是多少?我们一块来算算吧!

师生一同颤抖着拿起笔,默默地算着:每月的收入减去每月的支出,柴米油盐、蔬菜、荤菜、水果、煤气、电费、水费、电话费、赡养费、有线电视费,哪一项不需要钱?还有你们的学费,生活费,以及每天伸手可得的零花钱,算算还有多少?结余的钱也不能瞎花,因为还有你们将来的教育费用,还有,指不定哪一天生老病死的医疗费,学生被我那一长串的支出费用怔往了,相信,这是他们上学以来见过的最长的算式,也是意义最深刻的一笔帐目,学生用茫然的目光看着我,又看了看算式。当他们再次抬起头看我的时候,我发现学生的眼睛更明亮了,因为那里面闪烁着泪光。

师:想想你们身上最近出现的一些问题,你们难道不觉得心有愧疚吗?

当你们在游戏机室沉迷于无聊的刺激中时,你可曾想过,你的父母正在辛苦地劳作。

当你们在小摊边享受所谓的“美味”时,你可曾想过,你的父母正将好吃的东西放在一边,自己却端着粗茶淡饭。

望着埋头的孩子,我的内心深处长长地舒了口气。

师:我们应当如何用好零花钱呢?

(学生个个都举手了!)

李丁:父母的钱来得真不容易,我们大家从现在起,尽量不要零花钱了吧!

殷乙:零花钱只能用在学习上,比如配备文具呀,不能用在乱吃零食上,更不能用在打游戏机上。

张甲:零花钱应用在刀刃上,每次花钱时应先想一想,是不是真的需要,不能再让爸爸妈妈伤心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本质是一样的:勤俭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每位同学将自己的想法以“怎样用好我的零花钱”为题写下来。

师:“五(3)班用好我的零花钱”签名活动正式开始!

我作为班级一员庄严地签上自己的姓名,同学们也一个个神情严肃地走上去正式地签上自己的姓名。我激动得将这五十五颗心张贴在教室显眼的地方,我要让学生时刻地提醒自己,今天你乱用零花钱了吗?自己的承诺,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思考】

从“不多,才七元钱!”开始的这一次教育还远远没有结束,但它却带给我深深的思考: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导师,如何将学生从孩提的蒙昧状态,逐步引向理智的人生?如何像春风化雨一样,辛勤培育学生良好的品德?……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班主任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以提高工作的实际效率。

1、      细节,滋养教育智慧;细节,决定教育成败

教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动作”里完成,或是眼神,或是动作,或是态度,素质同样也可以在细节中培养,不要刻板的理论知识,也不要长篇大论的说教,只要情理的交织与碰撞。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性格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拔苗助长,一蹴而就,而养成性格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接一个定格在孩子记忆中的画面组成的。或许当孩子要大手大脚花钱时,在他的头脑中会突然闪现父亲打零工的画面,从而让他自觉地将递出的钱抽回来。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要将这些素质的细节定格在孩子的脑海里,然后在他们需要指导的时候,左右他们的行为。只有发自孩子心底的自动自觉,才是教育的精髓。

2、      步入孩子的情感世界,用真情去培育心灵

心灵的呼唤,离不开情感作媒介,思想的共鸣,也需借助情感去撞击。情不通、理不达,感情相悖,即使金玉良言,也免不了会变成好雨浇在石头上。亚里士多德的美德论的关键在于,“美德不仅是‘知之’,而且是‘乐之’,如果只是知之,而在情感喜好上并不趋向之,就不能说美德已经形成”。种种现实告诉人们只有道德认识、道德思维是不够的,道德教育只有激发主体的内在动机、内在生命体验,让孩子们在各种关系中产生、积累、孕育情感经验,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道德能力。在前面的案例中,学生由原本的无所谓,到沉默,再到抽泣声四起,我没有打破这种情感氛围,而让那种积极的、无声的情感,在学生心头永久定格。融入了情感的教育,它的名字应该叫信服、叫震撼、叫感动,它将以最稳定的状态贮存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伴随学生终生。

3、还学生道德教育主动权,以实现自我教育

学生在成长中,其区分好坏、美丑、益损、正确与错误等观念系统在逐步形成,他们的价值观也在逐步形成。我们不应再让学生盲目地接受和无条件的服从,而应更加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张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理论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不难看出,在前面案例中的几次讨论活动,其基本价值在于它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决策的机会,学生能充分自由地发表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学生是这个活动的主角。学生在讨论中触及了他人不同观点与自己的观点产生碰撞,发现自己原有道德判断标准的不足,逐渐找到更高水平的标准;同时学生在作出选择时旁观者的人数与反应等因素对他最后的选择都有深刻地影响,而这种影响又会直接、间接地反映到他的道德行为中去。现代教育把道德看成人实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手段而不是外部强加的枷锁,把学生看作主动选择和吸收教育影响的主动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主体,而不是作为被改造的对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自我教育。

【点评】使命意识、教育机智、本真色彩

 

张勇老师的这篇案例,有几个地方,让我感动与震撼。其一,面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苗头,张老师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意识。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完整的人的成全。张老师有一种成全学生生命、完善孩子灵魂的强烈的教育者使命意识。(“不多,才七元钱!”我愕然了,在他心里,这七元钱意味着什么?从他那平静的眼神,轻松地作答中,我明白了!看来,我要从这开始一次不寻常的教育。)其二,张老师是一位真情的本真的班主任。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有情之人,才能办有情之事。(冯三:我的爸爸妈妈都下岗了,爸爸到处给别人做小工,年龄比较大了,每天很累。妈妈摆地摊,天天一大早就出去了,我每天早晨睁开眼睛时就看不到她了。)“学生们呜呜地哭着,我也任眼泪流下,多么懂事的孩子呀!朴实的语言中,饱含着孩子内心深处对父母多么深的爱呀!”张老师的那一份生命的底色、那一份淳朴的本真,令我深深感动。其三,张老师是一位注重体验感化的班主任。情境观照,画面定格,以生活情境和活的生活“影像”,影响学生的情意和思想,进而净化和升华其行为。我真的为张老师的这一做法而由衷的喝彩;同时也在想,这一做法和其中蕴含的教育机智与教育道理,很值得借鉴推广。    (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赵泳翔 ) 

 

 

 

综合式【典型教育案例】  《老师,谢谢你》

  01   我校是一所全封闭住宿制学校,所收学生来自全省各地,学生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的程度,均有很大差异,尤其是部分家长,因忙于工作、生意,疏于对孩子的照顾和教育,将已有些问题的将孩子想尽一切办法送进学校,就成了家长择校方面的首选,这样,无疑给学校管理,班级建设,班主任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下面这个这个小男孩就只是我班75人中一个很普通的孩子,但作为一个初一学生,尤其是刚入学两天的学生,他的表现及心理,确实让我震撼和不安!当然,今天来回顾,我也很庆幸——他让我再次深刻的明白,教育的责任在于唤醒!教师的因势利导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举足轻重。

片段】02

200692日,开学第二天,一个小男孩就以这种方式闯入了我的视野——“雷老师,我用一下教室门钥匙”“对不起,我的钥匙被同学拿去了”“不给用就算了,何必找借口

真的是被同学借走了”“敢不敢让我搜,搜到老子要打人……”

面对面前这样一个满脸委屈,满眼仇恨,头发炸立,上下嘴唇微微抖动,右手攥紧了拳头,左手僵直的硬在背后(一副打架的样子)的小男孩,作为一个有17年班主任经验而且向来以严格严谨著称的老主任,我鄂然了,这是一个才入学一天的初一学生!看看一大群围观看热闹的学生,我终于平静了自己即将爆发的情绪,长出一口气说:既然你不相信老师,那我只有证明给你看!于是,我拉着他,到操场去找同学.……

 

片段】03

  刚一到操场,一女同学就飞奔过来雷老师,还你钥匙,我瞥了一眼站在我左侧的小男孩:他的脸迅速变白,而且嘴唇又开始抽动起来,攥紧的拳头迅速松开,不自觉的扯着裤子……“把钥匙交给他!说完我就气愤地离开了操场回办公室了。(后来据同学反映,他迟迟不接钥匙,最后拿着钥匙在操场上呆立了许久)半小时后,他出现在我的面前,一言不发的站着,我也继续整理我的资料没有理他,(根据以往经验,凡到办公室的学生我都如此,一来让学生情绪、心理得到自然调整;二来也让教师的情绪得以调整,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十几分钟过去了。

片段】04  “谁叫你进来的?

老师,我知道你要收拾我,随便你怎么处理

看着面前这个脸青一阵白一阵,嘴唇发着抖手两只手揣在衣兜里的男孩,我耐着性子,气愤地说:谁说要收拾你?既然你自己送上门来,那就站好!

他拿出了兜里的右手,左手动了一下,眼里的泪水夺眶而出,嘴唇快速的抖动着,脸色铁青,头发几乎直立,嗓子里发出嘶哑的怪叫声:我是残疾人,我是差生,你看不起我就明说,我已经习惯了……”

我大吃一惊谁说你是残疾?”

反正他们都说,我也不在乎你也说!看不起我也无所谓,反正我一个人过惯了!

看着眼前这个近乎有些疯狂、情绪激动的学生,我怔住了怎么来处理他呢?我一边问自己,一边暗暗告诉自己冷静、冷静!

片段】 05 我随手给他递去卫生纸,可他激动的没有理我,使劲的抽泣,头不停的摆动……

我看你不是残疾人!说你残疾的人有病!小男孩擦了擦眼泪,抬起了头,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望着我我就是左手受了伤,伸不直,还有我头上有块钛板……”

说着他从兜里拿出了左手——一双稍微有些变形的手,随即又僵直的背在了身后。如果这样就是残疾,那老师也是残疾,你看我这双眼睛1500度的近视,去掉眼镜我什么也看不见,更不要说我额头还有一块大疤呢!”

小男孩抽泣明显减弱,陌生的眼光也似乎有了些变化,那分明是一双审视的眸子。

片段】06  “谁说你是差生?你差在什么地方?

我就是差生,连我家里人都这样说我,还经常打我

那你能给我说说你都差在哪里?都有什么缺点,或者你就给我找10个缺点看看

小男孩迟疑的盯着我,神色有了些改变慢慢的说:我学习差”“那是小学,那是昨天,并不代表今天,更别说还有明天,况且你现在是在绵阳七中,而且是在我雷老师的班上,我说我的学生没有一个会是差生!

真的他怀疑的眼光看得我反而有些不自然起来。当然!”“那我耳朵上有块骨头是断的,头上还有个疤,有块钛板没有取,这该是缺点嘛?

这也叫缺点?古人说知己者智,知人者明,我看你就很聪明,连老师也不能准确的说出自己身上的毛病,而你却清清楚楚……”

    片段】07

   小男孩脸上有了一丝腼腆,那我记性不好!”“有谁敢说自己的记性就好得很?你看,你刚才给我说了那么多事,我觉得你的记忆力好!至少比老师好,只是你没有把记性用在该记的事上小男孩腼腆的多了些笑容说:真的啊?我看着他真诚的拍拍他的肩膀说:当然!他的脸上有了些颜色我语文很差!”“哎呀!简单!你知道我就是教语文的,我的学生可没有那个语文差哦!你小学毕业考了多少分?他小声的不好意思的说“65”作为一个小学生这成绩真有些差!可我不能放弃这样一个教育的绝佳机会,我又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师觉得得你太了不起了!

片段】08  你看你认为自己的手有问题,耳朵也有问题,头上还有块钛板没有取,你还考了65分,你知不知道我们班还有很多同学,手没有问题,耳朵也没有问题,脑袋也好好的,别人还没考及格呢!你看,他们比起你来差多了!” “嘿嘿这个小男孩分明的笑出了声,不知不觉的从兜里拿出了左手,摸着上衣的拉链老师,还有我的行动慢,原来老师经常批评我,同学也嘲笑我,这总算缺点吧!没等他喘过气来,我就说:这算什么缺点,常言道慢工出细活,只要你保证做对,况且你已经知道了,我想你只要想改,我们一起努力,应该没问题!……

片段】09  当我将他搜肠刮肚找到的所谓八大缺点一一从他眼前抹去时,眼前的小男孩已经喜笑颜开,眼中充满感激与喜悦,我见最佳教育时机到来,于是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老师告诉你,人无完人,其实你生活上再自信些、遇事再冷静些,与同学交往再宽容些,你真的很不错!有信心吗?

小男孩不假思索的点着头:有!

 

片段】10  我挥挥手回教室去吧!”

小男孩居然迟疑的说:真的,那我走了哦(我知道他在迟疑什么)他跑出了办公室,我正在为自己刚才的教育得意时,他又跑进办公室来了,深深的对着我鞠了一躬雷老师,谢谢你,你是第一个这样鼓励我的老师我对今天的事向你道歉……” 

 

思考】11 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顶撞老师,不信任教师的事时有发生,如何针对学生心理,妥善进行疏导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的教育成功举足轻重,尤其是在一个新班级的建立过程中,更是尤为重要。

 

思考】12 传统的师生关系一味的强调师道尊严,教师始终凌驾于学生之上,一切从教师的个人感受出发,学生只能被动承受;教师动辄对学生的不恭大声训斥、请家长责罚、站办公室反省。坚持让学生道歉、检讨。这样也许教师会认为自己有了威信,有了面子,但学生大都口服心不服,由此对教师产生怨恨,师生关系疏远,最终必然导致教走向失败。

思考】13  现代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健康关系,教师在处理诸如顶撞老师、不信任教师之类的冲突时,教师应该冷静下来将话语权交给学生,宽容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力争搞清冲突发生的背景、心理,先站在学生的立场冷静的思考,迅速做出妥善的处理——尽量不伤害学生的心理。再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尤其是心理疏导,让学生在感觉平等的心理下主动接受教师的教育,健康成长。

    

 

思考】14  班主任教师不但应该 给学生传授知识 ,更应该 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尤其应该抓住学生已经反映出来的不良情绪、心理、行为,因势利导,通过分析、激励,唤醒学生的内心自我认知,找回自我尊严,恢复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让每一个孩子尽可能生活在班集体、师长关爱的阳光下;师生合理、正确的感情碰撞和交流,师长的亲和与信任往往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


 

★  关键词: 因势利导  唤醒  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