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吴文静>> >> 正文

对小学低年段学生告状的思考(一)

发表日期:2019/10/9 19:42:17 作者:吴文静 有705位读者读过

对小学低年段学生告状的思考(一)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二年,也是第一次接触低年段的教学,一年级的孩子是非常天真可爱的,可是他们“喜欢打小报告”这一点让我很是头疼。

比如这样的场景:上课正讲的投入,看见一个孩子用渴望的小眼神看着你并且举手,我满心欢喜得以为这个孩子想要回答问题,充满激情地请他起来回答,哪知道该孩子脱口而出的是用手指着同桌“老师,他拿我橡皮。”瞬间把我的激情之火浇灭,为了不耽误上课宝贵的时间,在课上会把“被打小报告”和“打小报告”的孩子都“训斥”一下,告诉他们在课堂上听课是最重要的,有什么事情下课再跟老师说,开学一个多月后在课堂上告状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可是在课间打小报告的人数和次数并没有减少,有一节课间我在班级,我留心数过课间十分钟竟收到6个孩子的“冤情”,其中有的孩子既是“告状者”又是“被告状者”,简称两个孩子互告,让人忍俊不禁。

孩子的告状可以分成以下四个种类:

  1. 1.求助型告状。当孩子遭遇矛盾和冲突,觉得自己的权益受到别人侵害,自己无法解决,于是选择向成人告状的方式,希望老师能帮助自己控制别人不当行为来保护自己的权利。比如“老师,xxx打我,他拿我橡皮……”

  2. 2.求赏型告状。小学低年段孩子的动机是外部的,包括家长、老师的表扬奖励,喜欢他人肯定的评价,在学校为了获得老师的评价常常把老师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记在心里,因此当发现其他孩子有违反老师话的行为时,为了得到教师的认可、关注与夸奖,就抓住机会向教师告状而不是帮助同学改正。比如“老师,刚才xxx和xxx在外面跑”(目的是让老师觉得自己没有追逐打闹)、“老师,你看我同桌没有用尺子画线”(目的是为了让老师夸自己用直尺画线了)……

  3. 3.求罚型告状。当通过自己的判断认为有同学的行为不符合老师说过的要求,就向老师举报,目的是让老师惩罚别人。这类告状者一般都比较聪明,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可是过度的话容易被班上其他同学当成“老师的狗腿子”。比如“老师,xxx刚才追着xxx跑”(目的是为了让老师惩罚这两个人)、“老师,刚才我同桌在玩橡皮”(因为他同桌刚向老师打了他的小报告,出于报复要让老师知道他的错误并惩罚他。)

  4. 4.描述型告状。是指向老师描述具体情况,以帮助老师了解情况或者试探老师对某一行为的态度。比如“老师,刚才有人在班上折纸飞机玩”,如果教师严厉批评,则告状者不敢玩,如果教师没有任何批评,则告状者自己也会玩。

因此,当有孩子向自己告状时,首先要快速反应出这次的告状属于什么类型,方可做到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