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丁卉>> >> 正文

反校园欺凌,保护“少年的你”

发表日期:2019/11/3 21:32:33 作者:丁卉 有484位读者读过


反校园欺凌,保护“少年的你”

周末,我和朋友去看了由周冬雨、易烊千玺主演的《少年的你》。这部电影让我有一种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感觉,虽然到处都是阴霾,但能让人看到希望是存在的,经历过那么多痛苦与坎坷,结局却还是那么温暖。我觉得这部电影最有意义之处还是里面想表达的未成年人成长教育问题,现在有关青少年身心发展方面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成年人应该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承担怎样的责任,如何正确引导未成年人成长方向都是值得关注和反思的。

造就校园暴力悲剧的成因有千万种,这些不幸的背后,无论是受害者或是加害者,几乎都有一个不健康的家庭与教育环境。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形式各异的境遇与教育,赋予了他们不同的人生色彩。

我们要将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去看待,接受他们的不一样,肯定他们的自我价值。在电影中,陈念的母亲和学校,都没有认真对待孩子的切实需求,做到一个教育者该尽的义务,他们只期望孩子懂事听话,早日适应成人世界的规则。所以面对外界的伤害,孩子无法从家庭和学校获得支援,只能选择默默忍耐,直至自我奔溃的边界。躲避与忍耐并不能终止罪恶,孩子拥有足够的安全感,才能在遇见伤害时,拥有拒绝和反抗的勇气,寻找合适的方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孩子是父母的缩影,他们从父母的行为中总结出自己的处事逻辑。电影里有一幕,一位父亲狠狠责打了对同学实施暴力的女儿,看似是进行了一场严厉的教育,实际是给孩子灌输了如何用暴力去征服他人的错误观念。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需要先建立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孩子进行理性的分析与引导,而非粗暴地指责、打骂。尊重孩子的想法,也教会孩子尊重他人。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能够拥有更放开的心态,他们接纳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也能理解他人与自己的个性差异,对不同的事物不会随意歧视和排斥。

电影开头,面对同学的死亡,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淡漠围观的态度,像是在看一场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间闹剧。如果说欺凌和暴力是导致受害者走向绝境的主要原因,那么周围人群的冷漠和忽视,则是压垮他们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冷漠来源于个人情感共鸣的缺失,只有学会与他人共情,能够切实体会到他人的喜怒悲伤,才能对他们所遭受的一切感同身受。这种共情和理解,是让一个孩子拥有健全人格的前提。为别人的喜悦而真诚感动,为别人的难过而真切呐喊,拥有共情能力的孩子们,用善意对待世界,也将被善意回报,看到这个世界的温情和美。

在《少年的你》片中,遭受校园欺凌女主角陈念引用了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剧作里的一句话:“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清理校园欺凌这个“阴沟”,真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都要做一名守护者,既要让孩子有敢于拒绝恶意的勇气和善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是非善恶的观念,不做向他人释放恶意的加害者,也非对丑恶无动于衷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