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吴文静>> >> 正文

对小学低年段学生告状的思考(二)

发表日期:2019/11/7 18:56:33 作者:吴文静 有1032位读者读过

对小学低年段学生告状的思考(二)

学生的告状可以分为求助型告状、求赏型告状、求罚型告状和描述型告状。那么重要的是面对孩子的告状,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哲学课上老师说过“矛盾具有特殊性”,因此要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老师要做到陈鹤琴教授所提倡的“活教育”,即根据孩子告状的类型,判断其动机目的,因材施教,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

不管什么类型的告状,老师首先要判断此时此刻最重要的是做什么,孩子的告状是需要立马处理掉还是可以等上完课再处理,事情严重不严重,是可以个别教育,还是需要借此在全班“杀鸡儆猴”集体教育?学生告状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求关注?求表扬?报复嫉妒别人?这些问题都应该快速在教师脑海中做出大概的判断。其次在处理的时候一定要沉着冷静、不急不乱,努力把事情全面了解清楚,不听信片面之词,秉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公平公正的原则、保护学生自尊心原则和劝和的原则。

  1. 求助型告状策略。在了解整件事后如果被告状者确实有错,尤其是欺负同学、无故挑起事端等不良行为一定要严肃处理,引导有错误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提出改进要求,对无错的一方给予关心和安慰;如果属于“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情况,则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地双方都给予批评教育,让学生说自己的错误,双方互相道歉和好。有必要时要发挥教育机智抓住教育机会进行集体教育。

  2. 求赏型告状策略。这类告状者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教师的关注、表扬和奖励。教师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对该孩子平时缺乏关注,使其被忽略,无存在感,如果确实如此,就要改正自己的行为,对班上每个孩子都尽力关注到,如果不是,则教师一定要先判断告状者自身有没有做好,如果做好了,应给予适当的表扬,以精神表扬为主,以强化其好的行为,并且告诉他不仅自己做的好,还有帮助同学做的和自己一样好,要去提醒做的不好的同学;如果告状者自己没有做好,教师应告诉他“只有自己先做好,才有资格管别人,老师只会因为你做得好而表扬你,不是你告状就会表扬你”。

  3. 求罚型告状策略。该类告状者的目的是想借助教师的权威力量对不遵守规则的同学进行批评。教师对于这类告状行为不能“一刀切”,对于积极维护班级秩序的告状者要给予一定的肯定,但要注意度,否则会强化其告状行为增加教师工作量,最后教会这些孩子在不告诉老师的情况下自己应该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再来告诉老师,这也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

  4. 描述型告状策略。教师应该要认真倾听,如果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可以交给班干部处理,甚至是“延迟处理”、“忽略”,如果是有关是非判断的事情,教师应给予明确的态度,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是非判断标准。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开展如“我要夸夸同学”等相关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要学会发现同学的优点进行学习,多赞美同学,从而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共同协商出谋划策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班级规则的制定、培养学生分享意识,学会换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