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片级展示课备课总结
发表日期:2019/11/17 19:58:09 作者:杨梦 有670位读者读过
第一次片级展示课备课总结
11月初数学组准备举办一次赛课选出两名教师进行11月14日的片级展示课,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抱着锻炼一下的想法报了名。经过精心选择,我最后决定上“可能性”。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可能性,所以要准备很多学具,于是我从教导处借来了很多球,扑克牌,口袋等,自己也从网上买了圆片,板贴,并做了小板子,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摸球活动,在操作中更加具体形象地理解可能性和可能性的大小。
第一次试上:
第一次我是在四(3)班试上,由于对学生不熟悉,且是第一次上活动课,虽然学生对于摸球,摸牌等活动都很活跃,但随之而来的是课堂纪律混乱,活动时间过长,以致于最后出现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这节课后,我的师傅倪老师细心地帮我评讲了这堂课,指出了我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教学过程的活动设计和时间安排等,同时也就这些问题积极地帮我提出许多解决的方法,这对我接下来进行赛课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第二次赛课:
经过两天琢磨,总结在四(3)班上课中出现的问题,我把摸牌游戏改成摸球游戏,并且针对学生在小组第二次合作摸球环节用时过多的情况,我细化了小组分工:首先,在摸球游戏之前,明确摸球游戏的规则;其次,我明确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任务,在游戏的过程中各有分工、各负其责,因此整个过程很顺利,全班十二个小组都按时完成了任务,而且好几个小组提前就完成了。由于学生提高了摸球的效率,整个课堂教学在时间安排上就比较充足,从而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
第三次试上:
在赛课结果出来前,我觉得会选两位有经验的教师上展示课,所以在陈主任说让我来上展示课的那一刻,我是非常惊讶的。但锻炼的机会来之不易,在接下的准备中,我多次修改,观摩优秀视频,寻求他人意见。陈主任百忙之中也帮我把这节课梳理了一遍,第一个摸球活动我不再安排可能性大小的教学内容,第二个摸球活动把从三个不同口袋中摸球的一个大的数据统计表改为三个小的数据统计表,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从不同口袋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小。同时我在第二次摸球活动更加细化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
第三次试上我找来了杨主任和张老师来听我的课,上完课后我彻底崩溃了,整节课都是感觉都是我在拖着学生走,学生该答到的点完全答不上来,而且第二次摸球活动纪律差,花费时间长,当时真的有种不想上的感觉,完全没有想到会这么差,最后还是加快速度,拖了几分钟才勉强上完。分析失败原因,还是小组分工要求没有讲的让学生都明白,且上次上完后调整的活动要求让学生各轮流摸一次太浪费时间。同时我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是有所欠缺。
上完课,杨主任立即帮我分析,杨主任去年上过这节课,他把他的设计思路和课件都展示给我参考,同时结合我的上课情况,给我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
第四次试上:
结合杨主任的意见,我再次修改了教案,把第二个活动中3个表格衔接的部分用摸球比赛来过渡,同时把练习改成装球闯关游戏,最后的总结改为寻找身边的可能性,让学生感悟身边的可能性。第四次试上是在四(5)班,我再次找了陈主任和谢主任来听课,我从来没有接触过5班的学生,所以在试上前我是有点担心的,不过最终上出来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的反应很积极,课堂氛围也很活跃,整堂课很流畅地进行完。
陈主任在我上完课后,又给我在细节处提了许多改进的建议,强调摸球的动作,明确摸球的要求,精确教师的语言。
最后一次上课:
终于,等来了这一天,我是第三节课,本来计划是在10点15开始上课的,但听课老师都早早地进班坐好了,学生也早早的准备好了,离上课还有十几分钟,我有些不知所措,我问陈主任“这么长时间是一直等上课吗”,陈主任告诉我,和学生熟悉,在课前调动学生性却也是教师要学会的。回到班中,我开始和学生聊天,向学生介绍摸球活动中要用到的教具和摸球时的一些纪律问题。开始上课时我有些紧张,但在进入状态后,我的注意力逐渐集中在学生和教学上,我也就慢慢放松下来了。
这节课上下来,总体来说我对自己还是算满意,语言较为简洁,学生的配合也非常好,小组合作也很有序,时间也差不多,与我之前上的课相比进步比较大,虽然最后有点急课题没有出示,但我上完课还是比较开心的。下课后,四(4)的学生还跑到我身边告诉我,他们觉得这节课很有意思,有的学生还怪我没有提他们回答问题,孩子们都很想表现自己,在以后的课堂中还是要多给孩子们机会表现自己,把更多课堂的时间交给他们。
这次在备课过程中虽然比较累,但最后算是圆满结束,要感谢我们学校数学组各位主任,老师们的听课和修改建议,也要感谢四年级数学年级组各位老师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