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研讨反思
发表日期:2019/11/19 7:36:46 作者:杨梦 有692位读者读过
《可能性》研讨反思
课后研讨,参与评课的老师给我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实在获益良多。
1、对于教学可能性相等这一环节,评课老师给了我许多改进的建议。我把几位老师的建议和我的这个环节结合一下,进行以下调整:
(1)在用第一个装有1个红球3个黄球的口袋进行摸球比赛时,可以把不透明袋子里的球倒入透明口袋中,让学生结合具体实物,更为直观地理解游戏规则。这就能很好避免我教学时部分学生没有理解游戏规则,说不出游戏不公平这个关键点。
(2)在学生说出使摸球比赛变公平的方法是添加2个红球或减去2个黄球的同时,为学生在透明袋子中演示添减球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游戏公平也就是摸到红黄球的可能性相等。
2、操作活动中得到的数据要得到充分的利用,评课老师建议第一个摸球活动得到的摸球结果可以用到第二个活动中验证“摸到红黄球的可能性相等,但摸到红黄球的次数不一定相等,它们的数据只是比较接近”。我觉得这个建议是最棒的,我修改了一下教学设计,把这个想法融合进去,在展示并分析完学生摸2个红球2个黄球的数据前,先让学生观察第一次摸到1个红球1个黄球的次数,初次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知道“摸到红黄球的可能性相等,但摸到红黄球的次数不一定相等,它们的数据只是比较接近”。这样一个活动结果多用,且自然地把前后两个活动连接起来,前后呼应。
3、本节课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较少。对学生的回答或良好表现进行表扬鼓励,能够积极地激励学生的情感投入课堂,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的活动中,展现出更好的课堂效果。
4、在四(4)上完课,我还有一个深刻地感受,在他们上课真是一种享受,纪律好,学习习惯好,学生上课配合度高,由此,我想到我们班七扭八歪的坐姿,没有组织的回答,我想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抓好平时课堂的学习习惯培养,如坐姿,倾听的习惯,回答问题的组织性等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高效地学习,思考。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从这次备课、磨课、反思、研讨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找准新知识切入点的重要性,如何巧妙地、有的放矢地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含有数学问题的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把问题设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中之重。
反思再三,《可能性》一课对我在我的成长路上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新突破。我深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往后数学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我将继续努力,争取作出的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