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许宝元>> >> 正文

【原】不要和学生 foreign talk

发表日期:2019/11/21 14:04:44 作者:许宝元 有854位读者读过

 

在听到foreign talk这样的说法之前,我也是和大部分老师一样,生怕我说的话学生听不懂,会刻意地放慢语速,心想学生本身就不会那还不得说慢点?我一直以为这么做是在帮助学生,但事实上,学生总有一天会真正地走进一个全英文的环境,不管是继续学习还是旅游度假,当那一天真正来临,他会发现,咦,怎么大家说话都那么快?我的老师说话可不是这个速度! 随之而来的肯定是各种不适应,所以从长远来看,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利的。

所谓的foreign talk,语言学家解释为,专门和外国人交流时用的说话方式。简单来说,当我们遇到母语并非中文的老外尝试跟我们本地人用中文交流,我们会用和自己家人或朋友的语速来跟这位老外说话吗?答案显然不是。这种情况下,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刻意放慢语速,试图把每个字咬清楚,生怕对方没理解自己的意思,甚至习惯说方言的人会刻意调整自己的口音以避免对方听不懂。同样的,当我们去母语为英文的国家,尝试向当地人问路,我们也会发现,大多数当地人会刻意地放慢语速,即便一开始没有这么做,一旦发现我们的听力水平不高,满脸疑惑,也会体贴地慢下来。这种foreign talk,语言学家认为老师在上课时和学生的问答或交流不该以此方式进行。但必须说明的一点是,这里所提倡的用常速与学生交流并非指全部的教学过程,或者说并非在任何时刻都必须坚持这样的规则而不懂得变通。当教授一个新词或新的句型时,则需要特别突出重点,即我们想要学生明确注意到的本节课的重难点,那个点我们就需要特别的突出,可能当我们在说那个词的时候,我们就会刻意地放慢语速,但这并不意味着为了让学生听懂,整节课的所有话都要以0.5倍速进行。

如果我们按正常的语速和学生说话,学生听不懂怎么办?其实这也十分容易解决,因为初学英语时,本身就不要指望学生听懂老师说的每一个字,学生真正需要捕捉到的是一句话的关键词,关键信息听懂了,交流的意义也就达到了。这点也很容易理解,我们平时和别人交流也并不是在听别人说的每一个字,或者某个字没有听懂就完全无法理解别人的意思了,如果是要把每一个字都听懂,都注意到,我们的大脑会很快感到十分疲惫,这就像我们无法时刻知觉到所有的东西,知觉如果没有选择性,我们的大脑会在高速运转下超负荷。

最后说说实际操作过程中我的感受。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当真正落到实处时便会感受到想要做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四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大家都纷纷“投诉”听不懂我说的话,还记得第一节课上,几个胆大的孩子直接在课上嘘我说,“老师,你说什么呀?我们听不懂,你说中文吧!”我当即感到略微尴尬,于是试着换了简单的词再加上动作又表达了一边我的意思,孩子们看我不松口,而且这次班里几个英文好的孩子反应过来了,还友善地给了翻译,那几个孩子后来也不再指望我讲中文了。

这是刚开始的几节课给我的挫败感,我也曾怀疑是否真的要坚持“为难”孩子们,明明他们够不到,我却偏要逼迫他们去够我的标准,会不会对他们来说有点难?心里怀着这样的疑惑,但不还是坚持尽可能地用英文、用常速去组织课堂教学,某天的一次课间给了我极大的信心要把这件正确的事坚持下去:最开始“拆我台”的几个孩子中,有个叫David的小男孩,第一节课他天真地看着我跟我说,“老师,我怎么听不懂你说的话呀?”我心想这孩子真是一点不给我面子,直到那天早上,他在走廊那里遇到我,笑着对我说:“Hello, Miss 阿尼贡“,我便知道一切的尝试与挣扎都是值得的,孩子身上的可能性总是能让你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