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韩梅梅之母”——刘道义老师
发表日期:2019/11/21 14:12:18 作者:许宝元 有845位读者读过
“李雷和韩梅梅”的故事,说实话,对我来说是有点陌生的,而最熟悉的那一群人一定是正老去的七零八零后。虽然时不时在网络上看到相关的搞笑段子,但真正见到“韩梅梅”之母,感受到那位白发苍苍却步伐轻快的老人接过话筒热情地和台下的听众用一口稍显正式的英式发音打招呼,时不时还会和我们开几个小玩笑,虽然我没有经历过那一代人所经历的,但从这位可爱的刘老师身上散发的英语老师所独有的魅力与热情着实给我刚刚起步的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鼓舞。
刘道义老师说,英语真正要培养孩子的不是别的,正是思维品质。思维是什么?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孩子们从学习到的直观形象的认知提升到理性认知,也就是说变得more intelligent,这就是提高思维的能力。上世纪中期,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提出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式理论中提出思维品质的重要性,我国传统教育所重视的是学、思、行的结合。简单来说,为什么要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比如,让学生去背单词、记汉语意思,well这个词是让学生记“一口井”的意思?还是记“好的”的意思?英语单词仅凭死记硬背就能学好了吗?小学也许这个办法还看不到太大的弊端,可当孩子升到高中,需要单词量倍增的时候,从一个词的名词形式联想到形容词形式、副词形式,甚至动词形式,单单靠死记硬背恐怕背个半个月就要背不下去了。所以,除了需要孩子记忆,我们老师还要教给孩子rules,这就是思维的训练。
身为前教育部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组组长,刘道义老师将80年代的教材和现如今90年代的教材进行了大致的对比,我也对国内的英语教材有了简单的了解。虽然,80年代的英语教材被社会上广泛认为是经典的教材,大多数人更喜欢这一版本的教材。目前所使用的的教材大多被人们诟病,认为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但过去的教材,由于是刚刚开始学习英文这门语言,更多只是停留在语言教学的层次,文学占主导。而现如今的教材和教育观念除了基础的语言教学,更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与核心素质的培养,也就是real life。
正如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中将教育目标分为六个层次,从remembering到creating,这就涉及到我们老师在课堂中设计问题时的四维度。当我们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我们想要学生达到什么层次的目标,只是记忆?还是需要学生会分析?又或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同时,刘老师还提到了中国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的缺失及其培养的重要性。提到批判性思维不是单纯为了挑错,而是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所做的思维碰撞;创造性思维首先需要老师做到不因循守旧,要勇于求异、求变,对事物要有好奇心,不断发现、不断感知理解、同化顺应,最终达到独立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解决问题。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用语言“做”事。这样的学习才能被认为是有意义的学习。
正如刘道义老师所说,语言是躯体,思维是灵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为了学语言而学语言所进行的语言学习不是长远之计,也不符合当下的时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