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听课反思
发表日期:2019/12/21 22:33:43 作者:杨婷 有1106位读者读过
《我要的是葫芦》听课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种葫芦的人由于不了解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到最后,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光了。本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明白其中的道理。学生在张教师有目的的设计和引导下,针对性地多读是很重要的。多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张老师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实物“葫芦”让学生感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利用课文形象的插图做成实物图,让学生观察、朗诵,不仅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更是直观感受植物生命的繁衍不息。
抓重点段,引导学生带着中心问题:“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种葫芦人和邻居的不同态度,最后,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懂得植物的生长需要各环节的联系。
抓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比较句子中的不同语气,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
即使听课后很久,脑海中也能浮现出黑板上那一个个可爱的小葫芦以及落下的情景,根据课文特点,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情境,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这样的课堂生动有趣,教学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