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茅成>> >> 正文

读了李希贵先生的《学生第一》

发表日期:2019/12/24 8:00:13 作者:茅成 有983位读者读过

读了李希贵先生的《学生第一》

暑假读了李希贵先生的《学生第一》,首先折服于他先进的学生观,继而更加佩服他大胆的创造性做法,开学护照、校园吉尼斯、校园机会榜、学生出版社、每月百星、名生讲堂、班级命名、开学典礼等章节对我们的触动很大,校园里面开公司、学生大使团、师生共同编教材、校长有约共进午餐、校务会上响起学生的声音、模拟国际新组织、世界文化艺术节、学校奥林匹克运动会、把学校办到北美去、把学校办到社会上、票决规章制度等更能让我们为之一颤,我认为这最大程度的诠释了“学生第一”的理念。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生活在指责中,就学会了冷漠;生活在讽刺中,就学会了偏激;生活中否定中,就学会了自卑;生活在恐惧中,就学会了忧虑。反之,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生活在朋友之中,就学会了热情;生活在鼓励之中,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认可之中,就学会了自爱;生活在爱抚之中,就学会了爱人。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学生,他们都是怀揣一个梦想来到了这个崭新的学校,都想在这里健康的成长。要想实现学生这一理想,就必须要坚信“每位学生都是最重要的”。

一、宽容接纳每位学生

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上进的愿望。新生入学之初,学生都由于对新生活的种种不适应,他们接二连三地犯下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班级的行为规范评比中也一直处于扣分状态。对于这样一种情况,班主任老师应该以平和而宽容的心态来处理。学生本来也打算在新的学校有所作为,这时的批评,会使他们形成自暴自弃或逆反心理。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需要等待,等待他们的觉醒,只要老师不放弃,学生是不会真正自我放弃的;而能否发挥他们的潜力,关键在于老师是否从关心、鼓励入手,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让他们永远生活在希望之中,做到“人人快乐,人人自强”。

二、真心热爱每位学生

将每天带着微笑走进教室,与每一个学生的交流变成自己的习惯,坚信每位学生,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帮助学生建立向上向善的信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生活热情;相信没有谁愿意做错事,多给学生一次改正的机会,但真正遇到原则性的问题,绝不姑息。

一些小细节,恰恰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学生午休值班时,翘起脚跟走路;进出教室时,轻轻的开关门;同学生讲话时,做到轻声细语,对学生的问候要及时地微笑回应,只有这样,学生的一点点进步才会让老师欣喜。

三、激励欣赏每位学生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后进生身上虽然有许多不足,但同样蕴藏着一些不引人注目的优势。因此,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将这些闪光点扩大,只有有了爱,才会欣赏学生。只有把爱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进而演绎成为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需求,才能从每一个学生身上看到可爱之处,能在课堂上列举学生的种种令人欣喜的行为,让每一个学生和家长能感受到:我,我的孩子,在老师心里是可爱的。当一个学生得到了爱,被欣赏,他自然就会学着去爱;学会欣赏;一旦拥有了爱,他的情操就会高尚起来了。我相信“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四、真诚关注每位学生

学生在学校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关心和爱护。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是学生共同的心理需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要通过各种方式告诉同学,在一个班级里,千万不要忽视自己的存在,因为忽视自己,就是藐视自己,如果这样,怎么还能赢得别人对你的重视和尊重呢?要想成为好教师,就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增进对学生的理解,去关注并影响每一个学生的行为。不管对学生,还是家长,老师应该始终伸出自己真诚的手,与家长和学生保持很好的接触,对所有的学生及他们的家长的来访总是乐于接待,给他们一份温馨,学生、家长可以随时与他电话联系,无论是深夜还上清晨,绝不会让自己有一丝的不耐烦。如果我们有了这样一份真诚,我们就会赢得学生与家长支持,赢得学生的尊敬,也就不难收获教育的硕果。

赞可夫在《和教师对话》中曾说过“对于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始终坚持每位学生都是最重要的思想。如果说,一个集体就是一个小世界,那么每一个鲜活的个体都带着这个“世界”的印记,因此不能忽视任何个体的存在,只有让每一个个体都鲜亮起来,这个世界才会充满明媚的阳光和无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