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黄如春>> >> 正文

挖掘“特殊学生”里的“特殊”

发表日期:2020/1/8 14:56:42 作者:黄如春 有587位读者读过


慕然回首,我已经工作一个学期了,作为一个要完成从“学生”到“老师”角色转换的“小白”,学校开展了“随班就读”活动,我很荣幸能加入这个团队。也是第一次那么近距离地接触到“特殊学生”,他们的特殊来源于身体先天性缺陷,因而与之交流起来我也是受益匪浅!

正因为我是个新手,所以必须更要虚心求教,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做好这份工作。说实话,在此之前我对“随班就读”这个概念知之甚少,这次加入随班就读大家庭我了解了随班就读的重大意义,尤其体现在我知道观察的重要性,有些学生  你不用心地去看根本不知道他是一位需要套关照的“特殊儿童”,就具体来说当学校里没有给出随班就读的儿童名单,我不知道原来我所任教的好几个班里都有一些智力低下和弱听的学生,这也让我意识到任教学生多有可能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给自己提个警醒:教师注重教学方面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学生的身心发展,当找到问题所在后好“对症下药”。

还有一个收获最大的是和一些特殊儿童的交流方式,我觉得我们知道他是一个可能智力或者听力方面有缺陷,因此我们得激活教师语言,比如和智力低下的学生交流,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甚至有些“幼稚”的语言,可以使用叠词或者加上一个“小”字,儿童化的语言能明显拉近和他们的距离,或者以“朋友”的身份去和他们接触,比如我在随班就读的时候让孩子们叫我“科学小分队队长”我喊他们“队员”和小名,孩子们明显愿意和我交流了。而在听力方面有问题的孩子,我可以选择动手的方式与之交流,比如以卡通人物的剪纸勾起孩子的兴趣,你不必多说,只需提点几句“授之以渔”,孩子就愿意了,如果因为你说的过多,他听的不清楚,那可能他也就没那么大兴致了。

这些只是小技巧,我觉得最最重要的是作为教师要有一种爱孩子的心,只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无论他们多特殊,我想我都愿意接受,更何况他们是那么的可爱!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特殊的个体,或许我们对待他们更应该是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特殊”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