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陶濛>> >> 正文

【原】《母鸡》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20/6/5 16:51:12 作者:陶濛 有779位读者读过

《母鸡》和《猫》一样,作者都是老舍,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描写了自己对母鸡“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亲的赞颂之情。在这捷克的教学中,我将作者的情感变化为行文线索,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前后变化以及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中有的也有失,具体反思如下:

  1. 教学效果

    学生在上完上一课的《猫》之后,对老舍有一定的了解,对他口语化的语言表达也有了初步的感知。学习本课,我以谜语导入,进而进入到《母鸡》的学习中。在第一遍读课文时,我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我”对母鸡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一遍读下来,基本上学生们都能找到相应的句子,之后我再明确态度: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知道了态度的变化,在找变化的原因时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主动学习,让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在他们分析的过程中我再相机进行指导点拨,最终带领大家总结。找原因并不难,难点在于学生的概括能力尚且欠缺,有些人在回答问题时喜欢通篇读课文,不知道如何借用几个简单的词语简洁明了地概括出来。此外,他们对于本课的写作手法也不够了解,容易和《猫》混淆。

  2. 教学收获

    教学中,我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以及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两个问题进行教学,学生也以母鸡为切入点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由于本堂课的问题并不难,因此我将课堂的主导权下放给学生,让他们多讲多思,提高他们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力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不足之处

    在分析哪些语句体现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时,我让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呈现的顺序回答可能会扰乱学生的思路,引导痕迹过重。

  4. 改进措施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讲课堂的主导权进一步下放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给予学生自由发言的空间,不做过多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