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教后反思
发表日期:2020/6/12 20:03:06 作者:杨梦 有763位读者读过
《认识三角形》教后反思
《认识三角形》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5页的内容。三角形是学生在日常中经常接触的一种图形,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直观认识过三角形,对三角形的特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知。
在本节课中,我把新授部分设计成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先是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寻找斜拉大桥中的三角形,然后再找出生活中物品中的三角形,这一设计的目的是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去发现三角形、感受三角形,让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定的三角形表象。接着,通过画三角形,把三角形表象展现在书面上,同时把学生画出的不同三角形进行对比,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展示完正例后,我又通过反例的展示与小棒拼摆三角形,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定义中的关键点“线段”、“围成”和“首尾相连”,进而总结出三角形的定义。并通过自学的方式认识和了解三角形的的各部分名称,同时强调三角形中顶点和边的一一对应关系,为下面学习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打下一定基础。这一环节的最后我设计了“人选三点画一个三角形”,通过练习加深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第二环节从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拉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学具,让学生通过亲身操作体验三角形稳定性,并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引出“人字梁”。第三环节在学习三角形的底和高时,通过量身高的方法引导学生测量“人字梁”的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地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概念。随后通过一位学生的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的过程,指出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和上学期学过的“过直线外一点做以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相同,同时体会三角形底和高的对应关系,总结出三角形高的画法,然后由学生独自完成导学案中给三角形已定的底画高。最后通过学生的作业中的错误画法和正确画法的对比再次强调三角形指定底边的高的画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课后,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发现我上的《认识三角形》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认识三角形》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我设计的环节也比较多,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详略不当。在教学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时,所用的时间过多,并且整堂课下来,我讲的内容比较多,学生说的比较少。
2、在学习三角形的定义时,对于定义中的“围成”“首尾相接”都是由我说出来的,有些学生“端点要首尾相连”只是一知半解,脑海中没有形成明确的认知。
3、我是通过量人字梁的高度引出高的概念,在三角形中高和底的概念我没有具体的强调。同时对于如何找相对的底和顶点的介绍我放在了第一环节,在学习画指定三角形底的高时,如何找它对应的顶点时,我没有着重强调,有许多学生就不会找底的相对顶点了。
4、在教学画三角形的高时,在学生进行画高的过程后,我没有亲自在黑板上作出正确示范,我自认为学生已经掌握画垂线的方法,并没有再做详细介绍。但在在画三角形高时,有些学生不会找顶点和它的对应边,三角板不会放,致使画高的过程进行的不顺畅。这些错误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学生对于底和高的概念的认识比较模糊。
5、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时有出现错误资源,我只讲了错误点在哪,没有进行错误改正,这个错误资源的没有发挥完全的作用。同时我在改学生的课后练习时,学生没有将高画出图,要向学生强调高是“垂线段”。
通过反思,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出现预想之外的情况,不要轻易否定学生,要顺着学生的思维,努力引导,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
2、学生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所学重难点最好是由学生在操作中获得的,而不是由老师讲出来,硬塞给学生。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课上要多给学生机会,即使是在可能会影响老师教学设计的情况下。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会及时纠正以上问题,争取让自己的教学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