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陈静>> >> 正文

复学后的教学思考

发表日期:2020/6/21 22:39:13 作者:陈静 有830位读者读过

一:开学以来学生学习状态:

①两极分化

开学后各个老师最大的感受就是两极分化,假期认真进行网上学习的学生无缝对接,这些学生的自觉性和学习能力特别强,完全可以在老师引导的情况下自主学习了。未跟进的学生出现明显差距,对于目前的学习难度、进度跟不上。老师们开学后都坚持“零起点教学”,大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强,反应速度快,很快进入状态。假期没学的人明显反应慢,课堂不敢表现。

②课堂习惯差

有的学生因假期学过,自信满满,上课开始做小动作,对课堂没有兴趣;有的学生在老师带读单词和课文时,总是抢读,很本就不听老师读了,造成课堂混乱;个别学生上课走神,不在状态,还不能适应正常学习。

③作业质与量下降

有的学生自觉性差,学习状态也欠佳,每天的学习目标未能达成。假期逃避交网上作业,现在回归校园,习惯性不写作业。课堂作业有的学生磨蹭半天也写不完。还有不少学生虽然完成作业,但是作业潦草对待,连基本的单词格式都写不对,可能也存在态度问题,未进入学习状态。高年级老师发现,很多学生有手机,回家作业直接扫描出答案。
二、教师教学困惑:

①教学进度是否加快

教研室建议教学前五个单元,是否要按照教研室的教学进度安排这个学期的课?若学完势必要赶进度,按照学生的现状,一味赶进度效果不会好。对于跟不上的孩子,是否需要放慢节奏等一等?希望能统一下全年级的教学进度。

②课堂教学如何缩小差距

部分学生假期比较认真,对最基本的课文读与背、单词读与写已经完全掌握,课堂表现一种是很配合老师,还有一种却是不想再学,这类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需要老师特别调动下兴趣。其次每个班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基础差,甚至零接触课文,教师又需要兼顾这类学生。如何在有限的在校时间内实现能够照顾到两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教学?对教师分层教学能力增加了一定难度。

③如何兼顾学生的心理

部分学生难以适应规律学习,对学习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有的学生发现自己和其他同学差距很大,别人都会了,自己却什么也不懂,心理落差大,产生了自卑与抵触;有的学生习惯性不交作业,老师苦口婆心教导也不改进。那么教师在赶质赶量的同时,如何恰当照顾他们心理,帮助他们正常学习?

三、自己采取的有效策略:
①给零基础教学增加点趣味

两级分化。这是复学之后存在的必然现象。好在我们假期的学习定位是“预习”,所以,一要坚持零基础教学,二是要给课堂多增点趣味。这样既能带着薄弱的学生走,留给他们一定感知的过程,也能够让预习得非常好的学生有学习的新鲜感。

三、四年级要注重运用激发兴趣的教学活动,让基础薄弱和预习非常好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五、六年级在基础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学生感兴趣,想表达的内容,让他们在运用中进一步熟悉句型和重难点。

确保课堂效率

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上课不听,一切都是空谈;尤其三,四年级,前期必须多抓习惯。包括课堂、作业两方面,让学生尽快回归学习状态。

③互助学习

让优秀的学生帮助落后的学生,尤其是在朗读,背诵,默写这些机械训练任务上。让这些自信满满的学生多个“小老师”“老师助理”的身份,让他们更乐于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

④精选作业

假期学生作业多以抄写为主,开学后再重复抄写,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所以作业布置采取抄写+练习的模式,适当减少抄写,增加练习训练,让学生在练习中找回做题的感觉,提升思维和思考能力。

及时和家长沟通

多和家长沟通学生在家和学校情况,且和家长要理智沟通,让家长也和孩子也要智慧沟通,杜绝批评打骂等刺激学生心理的情况。家校配合,帮助学生尽早恢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