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陶濛>> >> 正文

【原】习惯是最好的老师

发表日期:2020/7/2 8:20:46 作者:陶濛 有964位读者读过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习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1. 阅读习惯地培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此基础之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可以在班级成立图书角,收集一些对学生有益的书籍,每天定时开放,并且采取一些奖励措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班会活动等时间举办经典诗文诵读、读后感等活动,定期评比“读书小达人”等称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乐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培养班级良好的读书氛围,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书写习惯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书写的统一要求是“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且有一定的速度。”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落实写字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老师的范写对学生进行写字教学。同时,还可以利用写字的儿歌、口诀提醒学生写字要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写字时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膛离书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在此基础之上,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