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杨梦>> >> 正文

《乘法分配律》课后反思

发表日期:2020/6/19 12:19:39 作者:杨梦 有1259位读者读过

 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运算定律以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单元运算定律中,乘法分配律是最难理解的,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

通过学习,一些学生已掌握了规律,但也有一些学生的语言叙述不熟练,虽然会背用字母表示的式子,但是不会灵活应用。感觉他们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课本中关于乘法分配律只有一个求跳绳根数的例题,但是练习中有关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却灵活而多变,学生们应用起来有些不知所措,针对这种现状,我把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进行了以下的归类,并分别取个名字,让学生能针对不同的题目能灵活应用。

乘法分配律大致上有这样三类:

一、平均分配法。如:(30+25×40=30×40+25×40。即3025要进行平均分配,都要和40相乘。不能只把其中一个数字与40相乘,这样不公平,称不上是平均分配法,学生印象很深刻,开始还有部分学生只选择用前面的一个数与40相乘,归纳方法后学生大多都能正确应用了。      

二、提取公因数法。如:45×5+15×45=45×5+15)。这类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找准两个乘法式子中公有的因数,提取出公因数后,剩下的另一个数字该相加还是该相减,看符号就能确定了。

三:拆分法。如:102×14=(100+2) ×14=100×14+2×14。这类题的解题关键在于观察那个数字最接近整百数,将它拆分成整百数加一个数或者整百数减去一个数,再应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算。

有了以上三种归类,学生再见到题目就能依据数字或运算符号的特征熟练进行乘法分配律的简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