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陶濛>> >> 正文

关注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

发表日期:2020/10/23 10:40:10 作者:陶濛 有848位读者读过

本周四上午,我有幸全程搬家了江宁区小学语文“关注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主题研讨活动。研讨活动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三节研究课,分别是由潭桥小学冯越执教的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陈婷婷执教的五年级上册《松鼠》以及由陈贵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第二部分是研讨。一上午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仔细研读统编教科书,我们可以发现编者对于课后习题的编排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改善,采用“双线组元”的形式,不仅更能切实为文本及单元教学服务,真正落实教学目标,还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线索和抓手。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把准“课后习题”,明确教学目标,有效开展教学,分层落实语文要素,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回忆一下三位教师在课例中是如何紧扣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的。冯越老师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要求学生边读边完成课后习题2“早上,草地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中午,草地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下午,草地_____,因为蒲公英_____。”这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相切合。陈婷婷老师在备课时也关注到了《松鼠》的两个课后习题,将体会本则说明文生动形象的语言作为教学重点,之后贯穿本课的教学。陈贵老师在备课时关注到了五个课后习题中有四个都提到了本课的感情,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他也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段落,观看视频、图片等帮助学生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也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分布和体现在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课后习题中。因此在备课时,我们应关注课后习题,但我们不能直接生硬地把课后习题搬进教学,否则课堂将逐渐变得枯燥乏味,渐渐丧失语文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