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马超>> >> 正文

让乐器“走进”课堂

发表日期:2020/10/26 9:27:22 作者:马超 有607位读者读过

器乐进课堂就是让学生在亲自参与中掌握知识的很好的途径。

一、器乐进课堂是音乐教学的继续完善。

  中外许多专家和音乐教育工作者都认为:器乐教学本身不是学器乐,而是学音乐。有人说:音乐没有声乐不完美,音乐没有器乐不完整。这些都是真知灼见。因为,一方面音乐的演奏是再现音乐的重要方式,是音乐的二度创作。器乐作为载体,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水准更进一步地感受、理解、创造音乐,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另一方面,器乐学习给全体学生又一次地提供了学习音乐的机会,克服了某些学生因嗓音条件较差,难于用声音表现音乐的困惑,使音乐课堂教学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开辟了领略音乐的新园地,为在音乐教学中面向全体创造了条件。

二、器乐进课堂能够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普通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器乐引进课堂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在音乐学习中的心理需求,能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好动、好玩、好奇、好胜是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的概括。学生见到打击乐器恐怕没有不愿去敲的。如果在特定的音乐氛围中,老师指导学生从简到繁,有规律的击拍,不仅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渲染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智力技能的形成。

三、器乐进课堂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德育教育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器乐整体实施,个别辅导,学习了知识和技能,最终能导致学生群体有严密组织的统一行动。器乐演奏的过程中节奏、速度、力度变化的统一,声音的和谐、音高的准确,都要自觉维护演奏曲目的统一要求,需要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精诚合作,以增加集体协调合作的关系,完美地展示出有共同意识的心理凝聚力。

  综上所述,中小学音乐教学把器乐引进课堂,完善了音乐教学内容,给全体学生开辟了感受、理解、表现、创造音乐的新园地;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征,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