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线段的策略
发表日期:2020/11/20 11:20:03 作者:王紫薇 有2518位读者读过
如何让线段端点不但存在于现实中,更构建到学生的理解中,而且在表示线段时自然地生长出来,是我们要回答的问题。
在拉直毛线和比较毛线的长短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抽象出线段的“直直的”和“有长有短”两个基本属性。正因为有长短,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指出几条不同的毛线线段分别是“从哪儿到哪儿”。这两个“哪儿”正是线段本质意义上的两个端点,教师可以抓住契机告知学生这两个点是线段的端点。通过对身边线段的指认,“xxx是直直的”,“它有这么长”,“它的两个端点在这儿”,可以进一步促进儿童“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使其达成与新知的平衡。
“如何画线段?”这个问题显然就是接下来值得探究的问题。它促使学生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根据线段“直”的特性,学生自然能想到用有直的边线的物体来画线段。如果让学生画,一般情况下,画出的却是一条数学上的直线。而老师却无法告诉学生他们画的是一条直线,而不是一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内容在四年级学)如何让端点自然地在“线段”上长出来呢?面对二年级的学生,无法进行理论解释怎么办?
教师创设立定跳远情境:想一想,老师从一个位置跳到另一个位置,是否也创造了一条线段呢?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儿?
教师演示立定跳远(跳完故意走开)。问:有没有形成一条线段?两个端点在哪儿?让学生指,当学生不能准确指出时说:看来这里似乎出了点问题,我们把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准确位置给丢了。如果老师再跳一次,你有办法准确地在地上画出这条线段吗?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需要标出起跳的位置(一个端点),跳到哪里也需要标出来(另一个端点),把两个端点连起来,这条线段就画出来了。
请学生帮忙用粉笔画端点,教师再次跳,师生合作画线段。
小结引导学生画线段:看来,画一条线段,不但要画得直直的,而且要把线段的什么也表示出来?(端点)你能在纸上也画一条线段吗?
展示作品,教学画法:同学们有的用小圆点,有的用短竖来表示线段的端点,尽管表示方法各不相同,但基本想法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在画线段时,需要把线段画得直直的,也需要表示出线段的端点。但是在数学上,线段的画法是有所规定的。教师示范线段画法,指出线段的两个端点通常用小竖线来表示。请同学们用规范的画法在纸上再画一条线段。
以上过程中,教师首先是激发学生产生了表示端点的需要,其次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表示端点最后オ告知规范的表示方法,把端点的本质意义和表现形式进行了合理的沟通。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学生在过程的经历中激发了思维,积累了活动经验。同时也为以后直线、射线的表示方法的学习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