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自我教育
发表日期:2020/11/28 20:15:06 作者:许宝元 有1458位读者读过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自我教育的能力;是让孩子的内心开始觉醒,从内心找到自我成长的途径。
你明明读了这么多书,为什么写作还是不好?你明明刷了这么多题,为什么同样的错误反复犯?老师生气,家长焦虑,孩子自己却没有意识。
我们关注了输入端和输出端,我们看到的是,孩子输入了这个内容,就应该达到同样质量的输出,然而并没有,甚至相距甚远。所以我们要思考的是,在孩子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比如一个孩子背乘法口诀告诉你2乘3得6,另一个告诉你2加了3次,或者3加了2次是6。第二个孩子就暴露了他的思维过程,他理解了加法到乘法的过程,再往下学就会理解的更深刻。
我们每天一边在大量的输入,另外一边我们又在大量的输出。那么频繁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决定一个人是否成长,一个标志在哪里?这个就是思维的黑匣子。你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你输入了多少到你输出的时候,你的质量、你的表达水平。
为什么有些小朋友一节英语课后,可以马上将刚才学习的故事流利地说出来。而有些孩子连新单词如何念都忘了。这些可以高质量输出的孩子往往具备了一个强大的能力,他们勇于多说,不怕说错。他们在输入的时候,就已经百分百专注,会观察老师的表情、动作、嘴形、语音语调等,勇于模仿,勇于暴露出问题,然后自觉地进行整理、进行加工、进行梳理和优化。他们会对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让老师知道原来孩子会产生这种思路,老师也会意识到原来忽视的部分。他们让思维的黑匣子能够呈现,并被自己和老师看见。看见了之后,你就可以去处理它、优化它、改进它。
对于孩子来说,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是比较弱的。正因为不成熟和比较弱,那就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机会,这就能让教育发生。这其实是在隐性地培养孩子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