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订正的误区
发表日期:2020/11/28 20:17:26 作者:许宝元 有903位读者读过
在日常教学中,尽管强调了很多遍。我总是发现我们的学生在听练习讲解课时总是忙着擦除错误的答案,写上正确的答案,然后交给老师,他们只想拿到老师的√,然后任务完成了。有的人甚至可以一直保持着眼睛看着黑板,手不停在纸上抄,低头一看,写错行或者写得歪七扭八。
这样的过程真的是有意义的动脑筋的过程吗?我们来想一下,首先拿到订正,看也不看直接把答案擦了,孩子压根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为什么他写的这个答案不对?
他直接跳过了这非常重要的思考过程。然而从错误中去寻找答案去反思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步,老师在讲解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先听明白把问题弄懂咯!写下来只是个形式,如果脑子没有理清楚,记在纸上的意义在哪里?没有灵魂地动笔记下的正确答案也是没有灵魂的。这其中孩子是否思考过,为什么老师的这个答案就是正确的?对在哪里?自己的答案和老师的答案不同之处在哪里,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没有想到老师的答案。而记下来之后他真的就能记住了吗?
写下和记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这里,需要介绍认知科学的原理:必要难度。用一句话说明就是:以感受困难的方式来学习,比较起感觉相对轻松的学习来说,其长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以前,人们的常识以为,记得越快学习效果越好。但是近些年,最新实验发现:存储与提取呈负相关。也就是说,存入记忆容易,提取出来会不容易;反之,如果你有些吃力地存入,那么,提取会更牢。比如,我们的常识是要在课堂上记笔记。但是,必要难度原理建议,别在课堂上记笔记,老师边讲边记笔记,你会听得太明白,写入太容易,但是大脑那块硬盘未来会不易提取出来。反之,如果我们略微增加一下写入难度,比如晚上回到家或者第二天再写笔记,这样未来提取会更容易。也就是,你有些困难地存入,会记得更好并真正学会。
学习的初级阶段往往是关注“具体答案”,而学习更高级的阶段关注的是形成答案的思路,即思考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重要。
订正的本质是让学生通过思考理解错误的原因,不是为了写下来,不是为了订正而订正。为了订正而订正导致的结果就是反复订正,这次错下次还会错,一个坑会摔无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