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数学化”
发表日期:2020/12/4 20:25:50 作者:杨梦 有639位读者读过
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数学化”
王老师执教的《认识百分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结构严谨,每个环节都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为载体,充分彰显了新课改的理念,尤其是以下几个方面非常值得我学习:
一、充分发掘学生生活资源,让学生在生活区域中发现数学
王老师精心选择了高年级学生喜欢的素材——根据投中篮球的次数来选取队员引入,这一导入不仅快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为下面学习百分数进行了铺垫:选取队员不能只看投中篮球次数,还要知道一共投篮的次数。同时知道投中次数和一共投篮次数这一点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的生活常识知道的,从这可以明显感受到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特别是后面又加入几名队员的数据,使学生更能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百分数,使之整个新授环节更加顺理成章。这一设计显得特别精巧,使我久久回味。
二、充分尊重学生学习权利,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王老师在开始引入“百分数”的意义时,十分注意教学的渐进性、层次性,非常讲究学生的学法,通过学生自己比较、总结投篮情况,得到“百分数”的概念;接着在指导“百分数读写方法”,也同样做到学生自己去亲历体验的过程,接着在通过生活情境教授完百分数的数学概念及读写后,又让学生根据情境再说说65%,60%表示怎样的含义,这样做既可以使所学与生活相呼应,又可以用所学验证生活知识;乃至最后环节沟通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在具体情境中选择填空,其目的就是一个“基于学生立场,凸显数学思维”。
三、充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能力提升中感悟数学
纵观王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王老师可谓教学设计匠心独具,每展开一个教学环节,都相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主要体现在发言交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都可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找到痕迹。例如在培养发言交流的能力,整堂课王老师各个环节都精心贯彻、渗透;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时,着重于学生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灵活运用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课的最后一个板块,王老师让学生思考:关于百分数还有什么想知道的?这是王老师放手,让学生去讨论,这个环节很棒。学生围绕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开展讨论。学生们认识到今天学习的百分数与分数有很大关系。百分数与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而百分数却不能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因此,它同分数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抓住本质,设计一两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追寻,还课堂给学生。
综上所述,王老师的这堂课是名副其实的优质课,这节课着力凸显了本次教研的主旨“基于学生立场,凸显数学思维”,这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