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陶濛>> >> 正文

《忆读书》听课反思

发表日期:2020/12/10 9:20:56 作者:陶濛 有3280位读者读过

王老师的这篇《忆读书》讲授得非常精彩,让我在教学中可以借鉴的地方有很多。

《忆读书》是冰心老人的作品,作者冰心按时间顺序,深情的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读书时候的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表达了“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感悟,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这篇课文是冰心写的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以“忆”为行文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本文对学生今后的读书习惯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本课,要从作者的读书经历和读书体会中有所感悟。

温儒敏教授说过,语文最基本的还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习惯。但是,很多老师为了单元语文要素,忘记了这个本,一味地为了语文要素,丢开了课文自身的语用价值。因此,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方法就是——实践,读写说听的语言实践。我们落实语文要素,掌握梳理信息的方法本身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去通过梳理的过程,培养把握课文内容要点的实践能力。语文要素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感能力,获取语用的经验。一节课中,学生通过快速默读、多种方法动手梳理信息,都是语言实践的过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很大,教师始终是个参与者、引领者。整堂课中,老师巧妙运用课后两个问题展开探究学习:第一,作者少年时代是如何读书的?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她让学生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相关句段,重点抓住坐着的读书目录展开,很快学生便能归纳总结,从中找到读书给作者带来的好处。第二,从“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两个词,体会作者的用意,以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这作为一个难点,王老师在引导同学自主思考,再进行归纳总结,并让学生做笔记。在学到课文最后的时候,作者少年时代所读的书目很多,而且范围很广,并能从中找到读书给作者带来的好处。在这样的言语实践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也渗透了对读书方法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