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陶濛>> >> 正文

让语文课堂中的“评价语”更有效

发表日期:2020/12/20 9:42:22 作者:陶濛 有1381位读者读过

一、把握评价语准确性

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突显在教师具有以约守博、以简驭丰的课堂评价语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既要准确得体,又要有启迪心智的作用。

二、把握评价语灵活性

在评价时,教师常常是对学生的谈话给予直接的评价。其实人和人的交流,应该是一种充满智慧的交流,往往不是直接的说明,而是给予一种感受的空间,让人去回味,去揣摩。名师们深谙此道。他们的评价语总能让人耳目一新,时而旁敲侧击,时而直接追问,时而流露同感,时而幽默诙谐。他们的评价语机智多变,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感。有时恰到好处地与体态语相结合,爱抚地摸头,亲切地握手,深情地拥抱,由衷地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传递的是一种情绪,交流的是一种感情。

    三、把握评价语的延时性

    课堂即时评价能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延时评价是一种宽厚和关爱,是一种信任和期待,是一种点拨和启发,可以给学生思考和发挥的空间,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培养学生自信、灵活、深刻的品质。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配合使用两种评价方式,用即时评价给学生以及时的鼓励,同时,又注意学生的差异和问题的难度,实行延时性评价,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

    四、把握评价语的激励性,使有效的课堂交流预约精彩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在课堂教学中,对待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出自内心的赞赏,这对学生而言将是一次终生难忘的鼓励。

    评价不是无情物,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采用哪种形式的评价,一定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我们一定要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采用多种形式,注重评价的艺术,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