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新征程
发表日期:2021/3/9 15:52:26 作者:王叶蕾 有731位读者读过
新学期、新征程
“开学啦!”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搬进了新的校区。这些小崽子们还没从“寒假综合征”中挣脱出来,刚搬到新校区,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好玩,在这个新的环境里,他们有些忘记了原来的日常行为规范和上课习惯。那么身为班主任的我,开学前两天就一直在处理班级事务和调整学生的心态。就在第一周还迎来了开学听课,我非常忐忑。
我准备的是《十几减8、7》这一课,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十几减9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首先,我通过设计了两道练习题,一方面帮助学生复习十几减9的计算法法,另一方面通过8加几和7加几,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然后,出示教学主题图,分析条件和问题后列出算式,在研究算法。本来,我在想学生在学习完十几减9后,大家掌握的情况还是蛮好的,是不是就不需要再在黑板上进行小棒的演示了。看来,我是错的。学生虽然会计算十几减9,但他们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方法。在家生各种因素,他们不敢举手发言,或者说不知如何回答。看来我提出来的问题有些让他们难懂,他们不知怎么去回答。就这样冷场中将十几减8教完。
随即,我变调整教学环节,在十几减7时,引导学生去思考怎么摆小棒,他们在学具的帮助下,稍稍能用自己的想法计算了。但是时间到了,一节课只是上完了新授部分,还未行练习巩固。
下课后,陈光耀主任告诉我又几个地方有问题。一、教学知识太难了,学生难以理解;二、教学是黑板的板演过少;三、学生说的太少。经过反思,我发现确实这节课出现了严重的教学重难点的偏差,才导致学生无从下嘴,不知如何表达。
1.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计算课是使学生感到比较枯燥的内容,因此在教学时需要设计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环节。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知识迁移将十几减9的方法运用到十几减8、7中。对于“平十”法,学生采用的较少,说明学生有意识的将算法优化,内化为自己的方法。
2.过分强调“想加算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由于有了前一课的基础,学生在本节课的算法交流中,多数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方法。①教材中虽然多处提到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但直到本单元的结束,在潜移默化中要求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把握住这个度?②当大部分孩子都在使用 “想加算减”的方法时,其他的方法是否要传授个孩子?采用何种方式?③“想加算减”的方法真的是最优吗?
不管用那种方法,只要是适合学生的才是最棒。在学生掌握自己得心应手的基础上,我们老师才能适当的进行拓展,帮助学生进行算法的最优化。
最后,献上我们班孩子认真操作摆小棒的照片。希望他们能迅速进入状态,迎接新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