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黄如春>> >> 正文

心系新课标,准确把握学情

发表日期:2021/3/19 9:18:27 作者:黄如春 有492位读者读过


心系新课标,准确把握学情

在与资深老师刘老师交谈后,我发现自己执教的《透明与不透明》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没有联系新课程标准,另一方面是没有完全按照学生认知特点设计教学,即没做到关注学情。

本课在新课标上的课程目标中科学知识层面目标为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对应物质科学领域的内容为1.1物质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而本人在上课时提及了“透光”与“透明”的关系,这点很显然不符合新课标中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中的阐述

在教学环节上,理应开展四个环节:环节一,帮助构建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环节二,构建半透明的概念;环节三,联系生活举例(特别提及有颜色的物体不一定透明)。环节四,辩证思维的培养。其中重点应该围绕“隔着( )物体,看到后面的情况”来构建透明与不透明的概念。可利用摸彩球,一个盒子中有10个白球1个黄球,让学生隔着不同面摸黄球,老师自己隔着不透明面看不见黄色才导致不易摸到。而老师隔着透明面能看见黄球所以才能摸到。这样的概念构建更加深入,学生更能理解。

辩证性思维怎么穿插如课堂呢?在介绍透明与不透明所以询问学生:你觉得是透明好还是不透明好?学生马上展开辩论,这时很自然地引入到挑选不同透明度的材料这一环节,经过选择能感受到不同透明度的材料没有绝对好与坏,要在不同条件依据不同需要才能更好地选择。

总之,在教学之前务必熟读新课标和教参,不脱离学生实际:紧遵循学生概念建构的顺序这样才能做心中有课标,心中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