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听课反思
发表日期:2021/4/17 11:36:43 作者:李磊 有559位读者读过
《认识角》听课反思
本周听了罗老师执教的《认识角》内容,整节课环环相扣,让学生对角的印象从“尖尖的,刺人的”这一层面,抽象出数学中角的特征:一个顶点和两条边。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比较,进而得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纵观整节课优点有:
1.从学生已有的学习认知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并引入新课。
罗老师从学生认识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出发,用一个长方形的信封遮住三角形的一部分,让学生猜出被遮住的是什么图形,并说出理由,从而引出课题:认识角。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给学生创设了比较大的学习空间。
在学生掌握了角的基本特征,会判断所给图形是否是角,并能准确说出原因后。罗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角,从用毛线做的角中进一步让学生明确角的特征。通过玩一玩活动角,让学生自主探索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有效的突破了难点,还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角的大小变化过程,直观又形象。最后通过几个不同活动角的对比,总结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整节课罗老师的教学语言丰富,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评价表扬,在初认识角时,罗老师请同学上台从时钟上指出角时,有两位同学指错了,罗老师进行了巧妙的化解说留个疑问,等进一步学习后再来确认。
另外个人觉得整节课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还是指错闹钟中角的两位同学,可以在进一步学习角的基本特征后再让他们上台指一指那张图片中的角,确认他之前指的地方为什么不是角,加深一下印象。
感觉后部分的教学会稍显紧凑,比较赶。在老师提问老师手中三角板的一个角与学生手中的三角板的同一个角比较谁大时,学生不约而同地说老师的三角板中的角大,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
教师演示画角时,标了角的符号小弧线,可以跟学生说明一下,数学上是使用这个符号来标记角的。在后面数角的练习中也有出现,提前说明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