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发表日期:2021/4/21 10:44:47 作者:李磊 有1027位读者读过
一年级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年级的解决问题是整个小学阶段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如何做好这第一学段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提高“解决问题”教学的实效性,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我思考的。
近期正在进行紧张的进行期中复习,在复习过程中也发现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对于解决问题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一年级的解决问题是从看图列式到图文应用,再到文字应用,做这类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会看图、看题、审题,对一年级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
1.学会观察
一年级的“解决问题”大多都是以图画和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的,因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就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 一年级的学生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往往被一些表面现象所吸引,避免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在一些无关的信息上。在课堂上,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首先要简练明确,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要指向清晰,尽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听题和读题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听题,使学生初步了解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教学中,尤其是识字量不多的一年级,学生对于题目含义的理解往往是一知半解,,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差错。让学生找出重点词句说说、读读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意思很是关键。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如:树上有一群小鸟,飞走了8只,现在树上还有9只,原来树上有几只小鸟?教学时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原来”进行讨论、交流,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
3.学会表达
在呈现情境图时,即便学生只言片语地阐述出大概意思,也要即时给予肯定, 让学生大胆地去说,去猜测,去尝试。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理解同一道题的意思,在教学应用题时,主要是让学生多说条件和问题,多让学生创造性的“重复”某一题意,如仅“去掉”的意思,学生可以有“送去”、“拿掉”、“奖给” 、“吃掉” 、“藏起来” 、“遮住” 、“坏了”、“削好”等二十余个表达词语。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是印象最深刻的,用学生自己的思维去理解题意定会事半功倍。
4.学会思考
一年级应用题分为“求合起是多少”的加法应用题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减法应用题,让学生较透彻地理解并不难,只要教师细心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为是“合并”还是“去掉”,为什么用加或减法计算便顺理成章地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