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丁卉>> >> 正文

依山傍水话读写

发表日期:2021/4/29 15:19:00 作者:丁卉 有536位读者读过

4月14日,我到月华路小学参加“指向学生思维的读写结合”专题研讨活动,此活动鼓励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奇思妙想,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阅读教学中积极地完成小练笔。

一、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例文”意识,为课后的小练笔教学提供了支架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吴特也说过:“阅读教学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发现例子,指导学生探究例子,从而达到训练语言的目的。”王倩莹老师的教体现在《彩色的梦》这篇课文中最具有独特性的第二三节,把这两节作为学习的例子进行仿写,将此作为学生读写的突破口,习作教学在这堂课悄然发生了。这堂课推动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探究,让他们将优秀的语言记得更深,悟得更透。

二、疏通言语表达的“梗阻”,建立有效的读写结合的支架

邓彤博士曾倡导建构一种规模小、容量小、主题单纯、目标清晰、针对性强的微型写作课程,它不要求面面俱到,而是聚焦核心问题,选择核心知识。王老师在教学《彩色的梦》时巧妙选择了第二三节作为小练笔的素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比如说第二节中的量词、表示颜色的词等等,给学生脚手架,降低了难度,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学情。我惊喜的发现,不少学生跳出文本进行创作,更是出现了“夏满池塘”、“在深夜的天空中,星星排着队,请月亮留下故事”,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三、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让课堂童趣盎然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依山傍水:指向学生思维的读写训练”我想,依山傍水中的“山”指的是课标、教学目标等,而其中的“水”就是师生,在课标的指引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王倩莹老师的课处处体现着儿童视角,PPT采用儿童画,充满童趣;让学生带着自己创作的画走进课堂,充满童趣;使用平板,让学生的创作可视可见,充满童趣。

四、不足之处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对阅读诗歌的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从始至终没有出现对文本修辞手法的分析,而王老师在提问时,直接问运用什么修辞方式,过早的将一些概念加在低年级学生头脑中,个人觉得不太合适,不妨改成“作者的联想”,比如是看到太阳联想到又大又红的苹果等,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