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听课反思
发表日期:2021/5/31 10:56:50 作者:徐续锦 有1011位读者读过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共有五幅画,讲的是只小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后又看见桃子、西瓜、小兔,见一个爱一个,扔下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的故事。告诉了学生如果做事没有明确的目标,三心二意,将事无成的道理。2021年5月24日有幸前往周岗学校学习,听取了钱老师授课的《小猴子下山》收获颇丰。
一、教学效果
1.理解重点词语。《小猴子下山》一课的重点词语有很多,钱老师主要抓了六个动词和“又()又()”形式的词语。
动词方面,除了能够正确认读出“扛、捧、抱、掰、扔、摘”这六个词语外,还要能够理解。一方面通过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来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六个动词所表示的含义;另一方面通过练习题动词与图片配对地方式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六个动词的理解。
2.运用重点词语。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会运用。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和事例,让学生学会准确地运用六个动词。
3.结合重点词语,复述课文。语文学习中一个重点就是具有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这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因此钱老师从训练学生复述课文开始。在本节课中,在学生掌握了重点词语之后,根据小猴子下山后去的地点、看到的东西,进行详细的复述课文。
二、成功之处
1.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2.课堂中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根据图片和关键词语师生合作讲故事主要情节;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 )又( )”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理解积累动词的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三、不足之处
1.词语方面,部分学生基本都能够理解并且能够准确地运用,但是在看图说句子方面还需加强。
2.在课文的复述方面,一些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将复习的词语运用进去。
3.本节课如果在词语的运用方面再加强一些练习,不要进行课文的复述可能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