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21/5/27 7:38:43 作者:韩一凡 有660位读者读过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规律,采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有效突破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表象。借助有序的板书,突出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完新知后,还可以自主地再次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回忆及巩固。在教学中做到有扶有放,使学生在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
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离不开生活。小数的产生相对于整数而言,是一大突破。只有整数概念就让学生形成小数概念,其困难是不言而喻的。本课教学不是从未知的数学概念出发,而是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按照“生活感知,引出小数——主动探究,理解小数——巩固练习,拓展小数”的过程展开教学,利用多媒体创设较为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是充满生活的气息,又如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让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不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2、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构建知识结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每天学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有些会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基础。小数的认识,从逻辑结构来看是全新的,但从学生的生活现实来看,已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对本内容的教学,我准确把握教学起点,不是按部就班地先学小数的意义再学读写,最后练习,而是先让从学生有一定基础的读写开始,通过学生观察分类小数与整数,找出小数与已知的整数的不同,我借此给出小数的定义,并介绍小数点前后的名称,在初步感知小数的基础上,学生没有费什么周折,按整数的方法去读,去写小数,很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再重点突破小数的意义。在理解小数意义时,借助于分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感悟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3.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有序的活动中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学生独立学习例一前,我创造性的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在课前利用元、角分的关系,以“元”为单位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体现生本教育的先学后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再通过课堂小组交流与追问加学生深对这一知识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后,理解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再通过学生观察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要取其中的一份用整数表示(1分米),用分数表示(1/10米),1/10米可以用小数0.1米来表示,得出1分米=1/10米=0.1米,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理解小数。理解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来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引领学生主动获得新知。
第一、在一些问题的提问上表述不够准确,比如,你见过哪些小数?应该问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小数?在尺子上找出0.5米,结果我一时口误说成把尺子拿出来找,结果孩子就拿出尺子找,后面我才意识到立刻让孩子看黑板上的尺子。
第二、对出示的4幅主题图没有讲解,只注重了图片里的小数了,没有起到小数在生活的应用这个作用。
第三、小数的意义是本课的难点,但对这个难点没有完全突破,过得太快,讲解延伸的不够,学生在找0.5和0.9的时候写的是分数,自己也没有改过来。
第四、课件的设计上还存在着问题,白板的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在分数化小数的练习题中,后面忘记了写等号;板书的设计上内容过多,不够精简。
上完课后,我发现本节课设计容量较大,大致分为3个知识点:小数认、读,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小数与分数互相转化。在教学中我总担心哪不处理透都会给后面的学习带来障碍,所以导致有些超时,其次在设计时想利用王东的身高渗透小数的性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在说出自己身高时就说出1.30米也可以用1.3米表示,这时我没有再追问为什么,我觉得是课堂生成把握不够的表现,当时应及时让学生结合米、分米、厘米的关系说一说为什么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如何及时的捕捉课堂生成,及时的调控,促进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我继续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