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丁卉>> >> 正文

指向学生思维的语言文字教学——听《火烧云》一课有感

发表日期:2021/6/12 12:26:06 作者:丁卉 有739位读者读过

上周,我听了樊颖老师所教的《火烧云》一课,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她在教学中将语文要素落地生根,让语言文字的感悟与运用在课堂中真的发生,有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提升。

一、寻找事实与文学之间的语言差异

许多教师揭示课题,都是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火烧的的一句话,目标指向学生对火烧云的认识。樊老师解释课题直击课文的语言表达,将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火烧云的解释与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两种语言的区别,让学生知道同一种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并且通过两句不同语言表达的比较,既让学生体会到词典中语言的简单明了,又能体会到文学语言的生动形象,进而认识语言表达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而是要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和语境进行选择。这样的课题揭示直指语言运用。 

二、寻找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语言差异

   樊颖老师在教学时,以学生原生语言为发展起点。首先,她出示火烧云图片,问学生想到了些什么颜色?然后樊颖老师出示作者萧红中描写颜色的语句,感受作者用词的具体、准确性。同时,樊颖老师将作家萧红所写到的颜色进行分类学习,如红彤彤、金灿灿这一类词是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形容词;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一类词语叫比喻色,通常是描绘一种植物或水果的颜色;而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则是两种以上颜色的混合,樊颖老师选择其中一类,让学生尝试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比喻色。经过樊颖老师这样目标明确的引导,像珍珠白、柠檬黄、苹果绿、西瓜红、象牙白等色彩丰富的比喻色应运而生。整个积累过程自然、流畅。

三、萃取作家语言运用的菁华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是学会运用。樊颖老师在最后的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仿写的练习,并给学生提供了“脚手架”,让学生理解作家萧红语言表达特点之后,通过合理大胆的想象,尝试模仿作家的语言,写出火烧云的变化过程,短短几分钟,学生们已经写好了,充满文采。

其实,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就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一样,要正确、熟练的掌握,最好途径就是模仿和实践,在模仿实践中逐渐习得、提升,最终达到如鱼得水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