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丁卉>> >> 正文

抓住教育契机 培养良好习惯

发表日期:2021/6/21 19:42:44 作者:丁卉 有670位读者读过

      人们常说:习惯的力量是顽强而又强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小学阶段的孩子是处在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我们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才会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总结做到以下几点:

一、老师要给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无论哪方面的养成教育,都需要老师给学生的行为规定一个目标或者要求。这个目标或者要求要尽量详细明确、具体,使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执行。如:我班个别同学完成作业存在偷懒现象。因此我认为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同时让小组长每天检查他的作业,自己也随时抽查他的作业。

二、老师要以身作则,说话算数

     老师由于各种原因,说话不算数。于是,学生也学会了老师的做法,对承诺了的却做不到,对老师的一些要求也毫不在意,因为他知道反正老师也是经常说了不算。所以,当老师想许诺或者警告学生的某种行为时,一定要考虑自己说出去的话能否做到。如果觉得自己无法实现,就不要随意讲,否则老师就会在学生中失去可信度。

三、老师要善于适时表扬鼓励学生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平时班级里我通过小组比赛选出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奖励;平时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我也会适当的表扬鼓励学生。有的同学性格内向,不爱和同学交流更不爱在课堂上表现自己。这时,我就常利用课余时间常常和他交流谈心表扬鼓励他们。后来他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非常积极。

四、老师要不断强化、养成行为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学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正常现象,是由于儿童受年龄特点的制约而造成的。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则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每当学生在不经意间犯错时,我就找到该生交谈,及时引导学生对照行为规范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纠正错误,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同时,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平时,我还经常与家长电话或者短信的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的督促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人们常说,“播下一个行动,便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便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便会收获一种命运。四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四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奠基工程,我们一定要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