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樊颖>> >> 正文

对于中年段写字现状的思考

发表日期:2021/10/29 8:37:20 作者:樊颖 有641位读者读过

新课标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写好汉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在小学阶段的中段(三至四年级),我发现学生普遍在写字姿势不正确的问题。这些不正确的写字姿势主要表现在坐姿和握笔姿势上。在坐姿方面,不少学生身体歪曲,扭着身子书写,头部向前倾斜,甚至俯向桌面;在握笔姿势方面,有的手指紧握成拳头,笔杆贴近掌心,有的是手腕拱起,如握毛笔状,也有的是执笔过低,无法看清字的笔画,等等。这样的写字姿势下的书写质量可想而知,许多学生的字笔画不规范,书写时不灵活,不流畅,书写速度慢等,这一现状和新课标关于写字教学的“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相去甚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年级段里如此多的学生在写字姿势出现这样的问题,说明写字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已经失去了应有的重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留心观察和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升入中年段后,随着课文篇目的增多,识字量的加大,许多语文教师在思想上认为不能再像低年级那样用专门的时间来安排写字指导了,对待写字教学的要求自然就放松了许多;许多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流于形式,教师疏于练习自己的写字,自然在教学中就不能以身示范了。同时,家长在写字教育中的认识不够,总以为写好字责任在于学校和教师,而在家庭教育方面弱化了对孩子写字姿势的要求。

一、示范和典范作用不能忽视

“身正为师,学高位范”是教育事业对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要求。还有,小学生的“向师心理”和模仿心理同样要求教师做好示范作用。所以,帮助学生克服习惯的定势,逐步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师责无旁贷。平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备课时,对所教的生字先默背笔画位置,搭配比例与整体的字型结构,难写的字先认真练几遍;教学时,当堂示范板书,而批作业也注意写字姿势,握笔姿势,连批改的字迹也要规范、端正;个别辅导时,要走到学生中去,握着学生的手写一写,让学生看一看,找找感觉,努力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不仅是语文教师,每一科任教师都要相互交流,努力在各科的教学中渗透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做到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之外,还要努力营造一个好的写字氛围。比如,在布置课堂作业的时候,用“三个一”的标准要求学生正确写字;在教室的醒目位置上张贴正确的写字姿势示意图;每次写字前要求学生读读《写字歌》,等等。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树立写好字的信心,教师对学生中写字好的典范要及时表扬、激励,如对作业写得工整的学生进行奖励,定期举办书法比赛等。教师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典范在操作过程中看似不起眼,且又繁琐,很容易被教师“一笔带过”,殊不知这些工作恰恰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抓好日常的写字行为是关键

我们都知道,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事态度,它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和行为形成的。要想把已经陷入“误区”的学生写字习惯纠正过来,我们就要在日常的写字行为上多下功夫,既要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写字习惯,又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有“时时抓,处处抓”和“反复抓,抓反复”的意识。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有专家研究发现:某种行为坚持了21次就能形成习惯,时间再长就能内化成“不经意、自然”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头1——7天左右,学生会觉得自己的行为“不舒服,不自然”,教师在这期间每天都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三个一”和“头正、身直、肩平、足稳”的姿势,提醒学生做到先练好姿势再动手写字;第二阶段是7——21天左右,学生这时基本形成正确的习惯,感觉“比较自然、舒服”,但不注意就会恢复原来的样子。教师这时就要在适当时机给学生以及时提醒,以防“旧病复发”;第三阶段是21——90天,学生这时会感觉“不经意、自然”,这就是说,习惯已经养成了。如此看来,防微杜渐、坚持不懈是我们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写字习惯的关键。

三、家校配合、督促能有效促成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

儿童时期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而家庭的教育对形成某种习惯也至关重要。学校和教师应该争取学生家长的理解和配合,让家长充分到认识写字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在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时进行必要的写字指导和帮助,关注孩子写字的姿势和习惯,不让培养写字习惯出现“盲区”。

小学中年级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整个小学学习中起着支撑作用。对于目前的写字现状,我们要加强写字技能的训练,特别是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并逐步达到将写字训练中养成的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格,内化成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