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樊颖>> >> 正文

《司马光》听课反思

发表日期:2021/11/17 9:34:22 作者:樊颖 有733位读者读过

     今天,有幸去诚信小学听了袁梦老师的一节课,受益匪浅,这次小组式备课、评课则更引发了我们思维的碰撞,提升了认识。下面我就袁老师的课堂细细品品“个性课堂”的魅力。  

一、“缸”字教学。    

且看袁梦老师“缸”字的教学环节,一个“缸”字,在老师的口中就有了一个故事。  

1、袁老师说:这个故事得从“缸”说起,这个“缸”字是什么偏旁?  

孩子回答“工”的有,也有回答“缶”的,只是“缶”字的读音错了。  

2、袁老师引导:这个偏旁是“缶”字旁,这个偏旁在这里表示意思。出示“缶”图(出示了很形象的图片),“缶”本来是表示乐器。  

3“工”表示声音,可是“工”和“缸”的读音不一样呀?对呀,在古代“工”的读音是“gang”,装大米的器具。“工”和“缶”的图片结合。  

4、出示了“缸”的图片。  

5、在故宫,“缸”成为“门海”,做什么用?救火。  

6、接着出示很多和“缸”有关的图片:装水的缸——水缸;装米的缸——米缸;装鱼的缸——鱼缸……  

7、故事中的缸是——水缸。  

听着袁老师一步一步上下来,心里的触动一点点地增加,每一步都让我觉得好,都让我感叹有趣实效。图片是一个亮点,低段的生字教学适合图文结合,接着对“缸”古文的解释是一亮,对“缸”字的引申又是一亮,袁老师在做的都是语文老师该做的事,都是语文味十足的事。   

三、“逗号”的教学。   

袁老师对于“逗号”的教学可真是做足了功夫,教学的段落是第5段。  

1关注到一段话中只有一句话。  

2只用一个句号,去掉逗号。  

3生对比读句子。  

4发现哪句好,明白原因。  

5关注到逗号,读好逗号。  

什么时候用逗号?一件事、一个动作之间。  

6把第五段改成一句话,不用逗号。  

7把句子再缩短。  

司马光使劲用石头把缸砸破了。  

教学到这里,我觉得已经做足了功夫,可是,袁老师却落实得更加到位,顺水推舟来一个逗号的运用。

8写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袁老师给足了孩子写的时间,写完后反馈,在进行强化。 

袁老师课堂上的的每一处教学,每一刻时间都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的实效且有趣味。

纵观这堂课,教材解读有深度,教学处理有创意,师生双边互动流畅和美。这是许多上品味公开课的共性。但她更吸引我的是袁老师不同于一般公开课独特的课风:  

1、让我诧异于她课堂教学语言的平朴无华。我们都有上公开课的经历,精心打磨教学语言,搜肠刮肚字斟句酌,恨不得没有一丝瑕疵。有的为了课场的营造,有的为了不露痕迹地承启自如,在低段往往追求极富童趣、纯美的教学语言;高段通常追求凝练深刻;或丰美华丽文学性很强的教学语言。可是袁老师的都不属于这两种。确确地说她的课堂语言是一种“生活化”很平朴的语言。没有矫情的修饰,没有华丽的铺排,没有刻意的助推。 “天然去雕饰”,过分圆熟精致的语言是不是 “做课”的痕迹太重。课堂和教材要回归生活本位,袁老师一定比我们理解得更透彻。  

 2、教态的平和与宁静。很多公开课上,教风有微笑甜美如邻家姐姐般亲切的亲和派,有言辞激越高亢的豪放激情派;有简洁清爽、没一句废话的干练派,可我很少看到这样娴雅、温婉、不温不火的风格,她的情绪似乎总是那么“静”,可是孩子的情感火苗却被她扇得那么红火,这是高明的“以静制动”吧!  

 总之,袁老师的课既不激越高亢,也不绚丽多彩,既扎扎实实,又创意迭出,给人以清新明快、淡雅平实之感。这是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对茹老师的评价。我想,课品如人品,人课合一,生活中茹老师一定也是这样静美朴实的人,这一缕茉莉花的清芬会一直留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