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王紫薇>> >> 正文

《认识平均分(1)》教学设计

发表日期:2021/11/5 14:16:24 作者:王紫薇 有1878位读者读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书上42页例1、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方法,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2.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愿。
教学重点: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复习导入:
(1) 看一看,填一填。
苹果:4个2      橙子:3个4
(2) 用小棒摆一摆。
摆出3个2       2个3
2. 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字,“分”(板书)读作?学生齐读“分”。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分东西,例如:“开学了,老师给同学们分书,分作业本,分小组等”。在这个“分”字里酒精藏着多少奇妙的数学秘密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 教学新知
1出示例1情境图
(1) 初步感受平均分
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他们分给2个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怎样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
教师: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桃子,自己分分看。(教师巡视,看有几种分法)
教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上黑板分分看。
预设1:一堆2个,一堆4个。
预设2:一堆1个,一堆5个。
预设3:一堆3个,一堆3个。
教师:同学们分的都不错,想出了这么多种分法!如果你是小猴子和他的好朋友,你最喜欢哪种分法?你觉得哪种分法最公平?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第三种,因为每堆个数相同,最公平,同样多。
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给这种分法取个名字——平均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平均分。(板书课题:认识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师:谁来说说怎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2) 进一步感知平均分
谈话:大家认识了“平均分”这个朋友,那你想想如果把6个桃平均分,还可以怎样分?你想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
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来平均的分一分。
教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预设1:分成3堆,每堆2个。
预设2:分成6堆,每堆1个。
教师: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出示例2情境图
(1)理解平均分
教师:有8个桃子,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把8个桃每几个一份地分?
教师:你觉得怎样分这8个桃,就能一眼看出分给几个小朋友?
引导学生在导学单上2个2个圈一圈,并说一说每2个桃圈一份,一共圈了4份,可以分给4个小朋友。
教师:这样分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教师: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预设:8个桃,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4)人。
小结:按每2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4份。像这样,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3) 按要求分一分。
把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每3根、4根一份呢?先分一分,再说一说。
教师:这里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结果知道什么?
学生:每()根一份,分成了()份。
教师:把12 根小棒平均分,还有别的分法吗?
预设1:每1根一份,分成12份。
预设2:每6根一份,分成2份。
比较上述几种分法,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要分的总数不变,每份分的数越少,分得的份数越多;每份分的数越多,分得的数越少。
3. 小结
教师:我们今天学习了“平均分”,谁来说说什么是平均分?
指名说一说,预设:每份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三、 巩固应用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平均分就按每份分得同样多。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题目让我们做几件事?圈出的圈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说说:每()个一份,结果分成几份。
3.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这里把15个气球平均分,是怎样分的?“每人分3个”是什么意思?
每次拿出3个气球给1个小朋友,每3个一份地分。
学生圈一圈,分一分。
出示反例,提醒学生不能光看图片中的小朋友直接写得数。
四、 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1.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 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可以看成几份。
3. 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