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刘颖>> >> 正文

读后感

发表日期:2021/11/21 18:41:50 作者:刘颖 有374位读者读过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是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先生在考察了日本各地不少不同类型的学校后写下的,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学校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引发一场教室里的教和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刚拿到书看到标题,我心中就有了疑惑:人们认知中的革命一般都是轰轰烈烈震撼人心的,怎么还会有静悄悄的革命?认真读来后发现,这种“革命”是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其中包括创造以相互倾听为基础的教室里的交流、教师间力图实现创造性与合作性的相互学习以及让家长参与学校改革,使相互合作得以具体化等等。佐藤学先生在书中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下面我联系本人的教学实践,对于书中的一些观点,谈谈我的想法。

一、关于“主体性”的神话

佐藤学先生说“要看到教室里的风景,就要看到课堂中主体性的发挥。”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在这四个要素中,最近的倾向可以说都集中在“学生”这一要素上。在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需求、反馈始终是我们教师最关注的。但就当前的学生教育实践来看,教育活动的主体问题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不少教师仍然以教育活动“主宰”者的身份出现,与孩子不是朋友关系、知心人的关系,而多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仍有不少教师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在孩子的学习活动中与孩子不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多是“我说-你听”、“我要求-你来做”的关系;在教育、教学目标达成上,不少教师不是根据孩子的需求去确立标准,而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发展,等等。上述种种,突出地反映为孩子还没有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更没有成为发展的主体。作为一名新教师,由于教学资历尚浅,有时在课堂上,我也会沉浸于自己的教学而忽略了部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更加明确,努力引导,让学生做真正的课堂主人。

二、关于课堂上的互相倾听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听”,“听”是孩子直接获得信息最为重要的实践,并且“听”与语言是同时产生的,一个人语言的习得和运用能力的提高,首先从“听”开始。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为孩子终身学习的语言交流奠定基础。倾听就是细心地听取别人说话。因为有效的倾听能帮助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课堂上的互相倾听有很多,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孩子们对我们授课内容的倾听,也要倾听孩子们对于课堂内容的反馈。有时候很多新的知识点的阐述和积累,就来源于课堂上的互相倾听。我作为一名三年级的英语老师,在带领孩子们慢慢接触英语的过程中,我会时不时的根据课堂内容而给出一些拓展的新知识,比如一个新的单词,又或者一个新的知识点,虽然这些有的是不需要孩子在当前的学段掌握的,但当我把这些新的内容传递出去了,孩子们“听”到了,在下次碰到这些内容的时候,班级里能够有孩子给出反馈让我“听”到。这一点对于英语学科的知识积累来说,有一定的效果。

佐藤学先生在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它就像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深入人心,改变了一些落后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为我们的现代教育作出了很大贡献,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