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胡蕾>> >> 正文

即学即思之唐代马的意象

发表日期:2021/11/22 20:07:41 作者:胡蕾 有1182位读者读过

在给学生讲写信的习作时,有个小姑娘突然冒出来一句: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恰巧最近学生们背到了好几首和马有关的唐诗: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放学时小刘问我:老师老师,为什么唐朝的人那么爱写马啊?

带着这个疑问,我翻开了知网、百度、唐诗三百首等资料,然后重新整合、整理如下:

神话故事中,十二生肖中就有马,排行老七被称之为神风,是民间供奉的祥瑞之兽,它追逐日月,乘风御雨,日夜不休。唐代人喜马,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马匹的质量,自唐初起就从西域引进大批的优良马种以改良中原地方马种质量。此外,在唐马的培育繁养过程中的另一大举措是建立了完善的马政制度,将马的良驽登记造册,与马籍制度相配合,唐代建立了极为独特的马印制。在制度上唐朝就开创了先河,足以看出马在唐朝人心中的重要性,咏马诗的兴盛也是有此一部分原因的,深入研究我们还发现以下几种间接原因:

(一)唐代以马为题材的绘画艺术

在很早以前马的形象就出现在社会文化活动中了,专家也在甲骨文的片甲中发现了“马”的象形字,岩画艺术我们更是可以看到马这一动物在艺术中的展现形式。中国的绘画史中,“马”一直存在着,直到唐代关于马的绘画艺术突然增多。唐代画马最为出名的画家有曹霸和张萱,曹霸生活在盛唐时期,可惜的是他的画现在均已失传。而另一位张萱,最为出名的一幅画是《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出了众夫人游春踏青的悠闲场景,画中的人物与马匹悠然自得,马匹大多体态俊美,腿型修长,鬃毛如瀑,长尾飘逸,从侧面展现出盛唐国力的强盛,通过画马来表现出盛唐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唐代以马为题材的雕塑工艺

   昭陵六骏是中国古代马之一,唐太宗李世民为了歌颂自己的丰功伟绩,命唐代名家阎立本给跟随自己征战多年的六匹战马画出样本,让当时的能工巧匠在昭陵雕刻了“昭陵六骏”的石质浮雕,永远陪伴在他陵墓左右,昭陵六骏的雕塑活灵活现的将着六匹马的神态,体型,风韵展现的淋漓尽致,也通过这雕塑体现出盛唐时期的国家大气磅礴的气势,同时也是唐太宗李世民借物言志,寄托思念之感,表现它们衷心护主,共同患难的深厚情感,对唐代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繁华的唐代工艺世界中,有一颗无法忽视的明珠——唐三彩。上至王室大夫,下至平民百姓都会在墓葬中放入唐三彩陪葬,由此可见唐三彩在唐朝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唐三彩中最出名的造型就是骆驼和马,在北京博物院收藏的唐三彩尤其生动挺拔,马的外在形象都做到了逼真无误,是一匹极富有情感的三彩马,有着强烈的视觉吸引力。唐朝的艺术家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使马的内在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反映了唐朝人民对马的偏爱,整件作品都透露出盛唐的自信、繁荣、乐观的精神面貌。                                                                    (三)唐代关乎马的竞技

唐代时马术这项运动十分活跃,唐玄宗李隆基经常在宫廷中与臣子一起打马球,此外舞马表演也是皇帝寿辰必备的表演项目,此项表演声势浩大,参加表演的马匹多达一百匹,“诗仙”李白也吟出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千古名句。马术这项运动的出现说明马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代步工具,也不仅仅存在于绘画、雕塑等静态的艺术形式之中,它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了一种朋友的关系。

由此可见,唐代人爱马,可谓渗入了骨子里,映射在生活艺术的方方面面。

即学即思,勤学勤思,我们永远都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