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露锋芒 初心不忘——青年发展班听课反思
发表日期:2021/12/12 15:29:52 作者:伏世静 有1001位读者读过
初露锋芒 初心不忘
——青年发展班第一次听课反思
本次青发班第一阶段的课程由三位老师潘立云老师、余舒萱老师和贲文慧老师在江宁实小进行,桂婷婷老师遵循“同课异构”的理念,上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At weekends,三位老师都进行了充分准备,对文本的处理细致到位,课程设计条理清晰、新颖,认真聆听三节课后,受益颇深。
潘立云老师的第一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热身导入部分潘老师以微信朋友圈的形式介绍的周末,同时教授新课词组,并且渗透频率副词,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用句型“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 I usually/often/sometimes... .”新授环节潘老师处理文本细致,首先潘老师引导学生观看动画,对文本有一个整体感知并回答问题“Who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weekends?”精读课文时,通过听录音和自读课文的方式让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更加清晰的了解每个人物在周末具体做了哪些事情。潘老师更深一步的挖掘文本,对“Mike为什么不能去拜访爷爷奶奶?如果你是Mike你会通过什么方式和他们交流呢?”这样细腻的处理更能引发学生思考。在根据思维导图进行课文复述之后,潘老师提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weekends?”,桂老师在评课时提到,这个问题可以放在reading time之后,让学生谈一谈,引出一些形容词进行铺垫,这样在复述环节学生也能用上这些词,让课文复述更加完整。课后巩固环节,潘老师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周末,进而提出自己的希望“Always have a nice weekend!”整节课教学设计完整,课件制作用心细致,教学环节紧凑,板书设计清晰明了,形式新颖,始终紧扣文本的主题意义,不断探索,耐人寻味。
第二节课是余舒萱老师带来的,课堂热身和导入部分余老师用微信朋友圈的方式引出本课主题,并且对weekend进行处理,同时讨论Miss Yu周末做的事情教授单元的新词汇和词组,以及频率副词,因为这部分处理过于细致,因而导入时间稍显长。在新课讲授环节,余老师通过图片让学生展开思考,“What do you want to ask?”,进而呈现本课的主体结构“who? What? How often?”对于文本的处理,余老师先引导学生观看动画,把握整体大意,回答他们在讨论谁的周末;更进一步了解文本时,潘老师给出清晰的任务指导,阅读课文,圈画出人物具体在周末做了哪些事情。在理清人物的周末活动之后引导学生评价“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weekend?”,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思考、有感知。在课后巩固环节,余老师采用“Reporter”的方式,让学生做一个Reporter,介绍自己的周末,此外还引导他们谈论“My ideal weekend”,利用频率副词和所学短语和句型生成语篇,最后的情感升华,于老师引导学生要珍惜时间,认真计划周末,让自己的周末充实有意义。整节课完整流畅,板书逻辑清晰,课堂氛围浓厚,环节设计合理。
贲文慧老师这堂课准备充分,融合绘本进行教学,拓展了课文的内容,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贲老师以歌曲形式导入本课课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授环节贲老师也用了新颖的朋友圈形式,介绍自己的周末,这样处理课文新词和频率副词更能让学生接受,学生自然而然的想要谈论自己周末。文本处理环节的问题设置明确,阅读指导到位,课堂氛围和学生效果很佳。贲老师采用表格的形式,这样也是能让学生对课文有清晰的掌握。同样的“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weekends?”这个问题的出现放在课文复述较好。令人惊喜的是,贲老师将绘本融入语篇教学,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绘本中人物Zob的周末的看法,并且进一步探究Why、以及学生对Zob周末的建议,怎样让周末更加有意义呢?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也对自己的周末有思考,由此及彼,在此基础上升华主题意义就更加自然了。
三位老师的课都很优秀,无论是他们自身的素养还是对文本的解读都很细致,对新形势和趋势的把握也很到位。桂老师的评课环节对三位老师也给予了肯定,指出了其中的小瑕疵,桂老师提到,你希望学生最后输出什么内容那么就一定要在课堂中进行铺垫渗透;课文中的知识量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借助绘本等材料拓展,充分调动一切所学知识,将知识体系串联起来。无论是三位老师的精彩课堂,还是桂老师精炼到位的评课,都让我受益匪浅。从今年9月入职站上讲台刚刚满三个月,这三位老师已经初露锋芒,我们也将永葆此刻初心,不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