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张蓓>> >> 正文

用心呵护你

发表日期:2021/12/14 21:50:00 作者:张蓓 有672位读者读过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人一生中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儿童心理学有一个视角认为,儿童的一切问题来自家庭。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对帮助心理障碍学生是有很大影响的。我们班上有个小孩,暂且叫他小李,四年级刚接手的时候,我就发现他经常上课时精神恍惚,作业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仪容仪表也总是不太整齐。起初我以为是孩子不能接受新老师的教学方法,后来侧面了解到他其实是个留守儿童,父母离异,爸爸工作很忙基本不回家,只有爷爷陪着,长期以来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意和老师、同学交流。后来我就主动找到了小李的父亲,一方面要不断肯定他作为家长对孩子的赤诚之心,认可他已经付出的努力,另一方面让他了解到孩子内心的孤独以及对亲情的渴望,建议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在生活中多关心爱护孩子,修复孩子内心的缺失。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既担负着养育的任务,又担负着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而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学校就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指导好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方向上的一致。这一工作的完成,又有赖于学生家长之间的人际沟通,使家长协调配合好学校,共同教育好学生,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其次,建立学校家庭沟通的心理健康制度,建立每周学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卡,每月一次家长联系制度对心理健康教育要有阶段性目的的任务和阶段总结。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人都有归属与爱、尊重的需要。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关系是被广泛认可的疗效因子,在学生管理中也同样适用——人们更倾向于相信他们喜欢的人说的话,而不是绝对正确的话。因此,让学生感觉你确实真诚地在帮助他,对他而言至关重要。在平时与小李的交往中,我也很真诚地表达对他的欣赏和信任,同时在充分尊重及征求同学们的意见的前提下,尽可能开展一些集体活动,通过集体活动,鼓励小李和同龄人交流,引导他身心健康发展。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上也会重点关注他的课堂参与度,优先对待。先是课堂发言优先,存在心理障碍的同学普遍不喜欢举手发言,非常不自信,很容易被忽视,久而久之,对上课所学的内容毫无兴趣,成为课堂学习的陪客。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让小李发言,比如:新课一开始复习旧知时的发言机会,例题讲完后巩固练习时的发言机会以及复习课上的发言机会,我都会优先留给他。起初小李不举手或很少举手,回答时吞吞吐吐,声音很低,对回答自我怀疑,但坚持一段时间后,胆量大了,会比较自觉地举手,只要他会一般就会举手,而且发言时越来越爽快,声音也越来越响亮。

其次是适当降低要求,我对他一般作业要求是:书写认真,注重态度,格式上也要规范,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写在一条直线上,蓝笔订正,铅笔作图。从四年级到六年级,每天我都能看到他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在生活上的日渐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