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对今》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22/5/30 7:10:34 作者:杨佳 有9210位读者读过
《古对今》是一首对韵歌,诗歌以对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以及景物的特点,三段韵文,长短句交替,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的自然规律。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上学期学的《对韵歌》,明白“对”字前后是两种相对的事物,可以是意思相近的,也可以是相反的。韵文在教学时最重要是要让学生读出韵律感,而一年级的学生在朗读方面更重要的是去模仿老师,因此教师的范读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步,让孩子听范读,去听老师在读韵文时的咬字和停顿;第二步是让孩子们去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然后再全班齐读;第三步,读好课文,让孩子们读“对”字的前后,教师来读“对”字,师生合作,教师相机正音,最后一步就是男女生对读,读出韵律感。
在识字教学方面,从音、形、义三方面来进行客观分析,重点放在了认读“圆”和“寒”,同时借助“日”字帮助学生去认识“晨”、“朝霞”、“夕阳”等字词,并帮助孩子们去理解“严寒”、“酷暑”的意思。
为了让课堂的识字环节充满趣味性,我运用了多种识字方法,第一种是生活识字,在教学“圆”的时候,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观察识字,在教学“寒”会让学生联系到“暑”。第二种是图文识字,针对韵文中出现“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等词语,我利用了图片,让孩子们去理解和掌握。第三种是归类识字,利用“杨”字串起归属植物的一类字,利用“日”为线索,串起“晨”、“暮”、“朝霞”、“夕阳”,并拓展更多同类字。这样识字效率高,也增加了识字的趣味性。
教学时仍有不足之处,在朗读教学时,仍有小部分孩子没有办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出韵文,虽然班级整体朗诵听起来似乎有所成效,但有些孩子起来单独读的时候就会有拖音、咬字不清晰的情况出现,针对这种现象,可以让孩子们分小组去读书,选出优秀的小组长,其余人到小组长面前一个个过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