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青年教师博客>>黄如春>> >> 正文

杯子的联想

发表日期:2022/3/7 10:06:13 作者:黄如春 有942位读者读过

杯子的联想


本课涉及《课程标准》的目标

  1. 科学知识: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2.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状、特征及现象

  3.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达出探究兴趣。

“物质科学领域”与“技术与工程领域”

1.1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16.2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今天有幸能够利用两节课听了师傅的课,联系自己上课过程中的思考和发现,受益匪浅,以下教学反思会联系本人和师傅上课以及新课标等方面展开来说。

首先,导入环节。我选择利用谜语导入,这是一种有利于激起学生兴趣的方法,但可能学生会下意识把重点放在“杯子”上而不是“各种各样”(材料)。相比而言这一环节我觉得师傅的复习导入,让学生通过回忆上即可所学生活中的材料,把学生的注意领到“各种各样”(材料)上来,这一点为1.科学知识目标(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打下基础。紧接着师傅让学生回答“什么是材料”学生回答“材料是制造橡皮的”,接着范文“难道材料仅仅是用来制造橡皮的吗?”学生立马改口,顿悟“材料是用来制造各种各样物品的”(原料),这种总结性的具有本质性的概括。其实,这点也是我上课过程中渗透的,我只是自己解释下“我们把用来制造这些物品的物质叫做材料”,这种应该让学生自己根据生活进行总结。

其次,活动设计。在让学生辨别自己所带不同材料的杯子时,师傅采用了让学生用眼看、用手摸很快说出了什么材料,而后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更多自主思考各个材料的额杯子有何特点。比如问题1:“小孩子适合哪种材料的杯子”学生一开始可能会为抓住重点回答出“带吸管的杯子”这里只需稍加引导“加吸管是为了什么”学生很快便知道“防止烫嘴”这一要点是必须考虑的,但还是要提醒是选杯子的“材料”而不是选“构造”。第二位学生回答“不可以选玻璃的”这时候只需引导,学生便知道“玻璃、陶瓷”这两种易碎的不合适小孩子。到了第三个学生,他回答“用塑料杯”,这里还需让其说出完整的理由,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回答的有理有据和完整性。第四个学生又回答了纸质杯子,这里学生可能只注意到“不易碎”这一特点,忘记了还有“不烫嘴”这一性能,因此,到最后学生知道选择小孩子适合的杯子要考虑“不烫嘴”“不易碎”。也就是不同材料的选择要首先知道它们的性能,这里体现了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的目标。对比我自己,我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设置了四组对照试验。第一组,玻璃杯、陶瓷杯,引导学生用眼看,通过透明程度的不同去区分。第二组,塑料杯、陶瓷杯。引导学生用手掂去区分。第三组,纸杯和玻璃杯,引导学生用手捏,通过软硬程度去区分。第四组,金属杯和竹筒杯,引导学生用装热水去感知外壁冷热程度便,这一环节我认为自己在教具不充足的情况下应该采用问题情境的设计,更能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考虑到“需求”与“材料性能”之间的联系。

                                        杯子放在一起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1:不同材料的杯子
接着是部分师傅通过提问“商场为什么有那么多杯子”让学生思考满足不同需求,接着帮助学生总结各种各样材料的特点,这里其实也体现了16.2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这一目标,也为接下来弥补各种杯子的缺陷做了铺垫。这一环节,给被子套一个杯垫,给玻璃杯、陶瓷杯套一个布套等其实也体现了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对比我自己的环节,我应该更平滑点地展开,创设一个“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有有点也有缺点”这一情境,这一更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认可。

最后,以保温杯各部分的材料,让学生更能联系生活,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目标,分别辨别完保温杯各部分是什么材料后,升华一下,让学生意识到保温杯就是利用每种材料的优点来制作的,让学生意识到保温杯就是利用每种材料的优点来来制作的。让学生意识到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边界,体现了16.1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这一环节,我上课时未注重起来,其实这是很不明智的,往往最后环节是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利用已学去解决实际问题,更利于产生共鸣。有了这些之后,学生才有可能身体未知事物产生探究兴趣,这里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目标。

总体说来,我本节课很多环节缺乏一个总结性的目标,学生可能未抓住各个环节理解的5重点,说简单些就是环节与环节之间需要一个逻辑性的支点。